10月29日下午,为期2天的2025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家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落下帷幕,来自海内外绿色低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AI赋能城市绿色发展”的主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策源地”“示范窗”“试验田”“加速器”,中外嘉宾纷纷为论坛贴上了特色标签。

论坛现场。
“策源地”:多方合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作为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的绿色低碳盛会,深圳国家低碳城论坛已成为展示我国落实“双碳”行动、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国家级国际平台,众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出谋划策。
为应对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怀柔实验室主任汤广福在论坛开幕式上提出,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过程中,要大力发展“风光”、灵活性煤电、深化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推动氢能发展、协同发展其他能源等。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成会明指出,推进城市碳中和,要特别关注新能源的利用、工业低碳工艺的变革、低碳或零碳建筑的建造以及绿色交通的构建。
英国标准协会(BS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石慕澜建议,以国际标准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净零排放路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办事处副主任、高级经济事务官员里卡多·梅西亚诺则提出建立区域绿色数据共享机制,推动绿色技术标准互认。
深圳市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链党委第一书记余璟表示,深圳愿通过国家低碳城论坛这一开放平台,与亚太乃至全球伙伴深化技术、标准与项目合作。
在“AI开启能源绿色发展论坛”上,专家指出,AI技术将深刻重塑能源电力行业的技术格局与未来图景,下一步的关键在于推动AI与具体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使其成为节能降碳的核心抓手,并在构建自主协同、智能引领的工业新生态中发挥关键作用,最终有力驱动能源绿色转型。
“示范窗”:示范效应助推千行百业绿色转型
在本届深圳国家低碳城论坛上,多份重磅报告密集发布,充分彰显论坛的“示范窗”地位。
《2025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大领域,对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与成效进行展示。白皮书指出,深圳将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圳样板。

《2025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成果》《粤港澳大湾区电化学储能碳足迹白皮书》等碳足迹系列成果在论坛上发布,标志着大湾区在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推动区域协同降碳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深圳市二手电子产品(手机)交易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和《深圳市合乘出行场景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同时签发“无纸化金融场景”减排量,进一步激励社会公众和小微企业的减排行为,让“绿色生活”可量化、可交易、可获益。
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发布的《深圳市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报告(2025)》指出,从产业创新、产业成长和产业特色等维度判断,深圳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三,相关上市企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跻身前列。
本届论坛上,莲花山超级充电站等10个项目获颁2025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申报的案例获评2025年深圳市ESG实践先锋企业典型案例。
“试验田”:推动人工智能与绿色低碳融合发展
本届论坛聚焦“AI+绿色低碳”,举办1场开幕式+6大板块共14场活动。
深圳绿电绿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拓展绿电绿证服务场景,加快营造绿电绿证消费氛围”“绿色智慧用能赋能城市低碳发展”“AI大模型智能体在低碳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索”等话题展开交流。
碳交易论坛上,深圳绿色交易所与绿技行(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签署绿色技术交易合作协议,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20余项绿色技术项目实现入库,成为深圳市首批挂牌发布的绿色技术项目,为技术供需双方搭建了高效的对接平台。
企业ESG发展新范式论坛,汇聚了国际组织、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及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等多元主体,围绕ESG信息披露、标准认证、评级应用、跨境投资、数智赋能等关键议题,共话深圳的ESG创新实践与生态体系建设。
此外,多场“湾区”色彩浓烈的主题论坛同步举办。2025湾区可持续绿色金融论坛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共同探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国际湾区绿色发展论坛则邀请了国际专家与本地代表,共同探讨国际典型湾区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在绿色建筑科技论坛上,零碳实验室(C-Lab)、深圳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低碳运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揭牌亮相。其中,零碳实验室致力于突破相关领域关键技术难题,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等途径,积极应对环境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
“加速器”:构建绿色低碳领域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
10月29日,绿色低碳技术路演及项目配对会举行,一批低碳领域的创新项目进行现场推介,涉及储能、氢能无人机、智慧回收、污水处理等领域。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代表来到路演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综合优势,正吸引着国际层面的关注。本次路演期间,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政府及企业代表到访深圳,与本地企业开展了深入的对接洽谈。
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东亚秘书处主任兼首席代表朱澍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绿色转型,深圳作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先锋城市,积累了丰富的政策经验,孕育了众多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双方在绿色低碳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此外,论坛还举办了低空经济新基建与零碳场景规模化应用论坛、2025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青年双碳知识竞赛与中小学生双碳绘画作品大赛决赛。
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29日下午举行了本届论坛碳中和及捐赠仪式,在核证机构的见证下,深圳星火绿色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捐赠了用于中和本届论坛的碳排放,这也意味着,本届论坛通过“碳中和”的形式,实现零碳办会。
(文中配图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谢小蕾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铃佳 三审 徐雅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