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5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家低碳城论坛在深圳正式拉开帷幕。碳交易论坛作为常设的重要平行论坛之一,于开幕式当天下午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指导,深圳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主办,以“环境要素交易驱动绿色发展新纪元”为主题,共同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新路径与新机遇。论坛现场汇聚政府代表、专家学者、金融机构及重点企业代表约500人参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增强绿色发展动能。碳市场是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载体,也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
论坛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筠、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水生、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敏华为本次活动致辞,肯定了深圳碳市场历经12年运行发展取得的系列成效,强调加强碳市场建设是健全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重要举措;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将坚持全国碳市场“试验田”和深圳碳达峰“工具箱”的双重定位,持续深化深圳碳市场建设,在环境要素交易领域勇于探索,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先锋力量。
签约与发布环节上一系列重磅成果集中亮相,标志着深圳在推进环境要素交易驱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一是战略合作深化,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油气领域甲烷排放精准管控展开深度合作;二是碳普惠体系完善,《深圳市二手电子产品(手机)交易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和《深圳市合乘出行场景碳普惠方法学(试行)》正式发布,同时签发“无纸化金融场景”减排量,进一步激励社会公众和小微企业的减排行为,让“绿色生活”可量化、可交易、可获益;三是绿色技术交易启航,深圳绿色交易所与绿技行(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签署绿色技术交易合作协议,并挂牌发布深圳市首批绿色技术项目,为技术供需双方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四是金融力量强力赋能,深圳绿色交易所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七家银行签署深圳碳交易结算银行合作协议,构建强大的碳金融支持体系,为市场流动性提供坚实保障。


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院长齐晔、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张甲霖、比亚迪集团副总裁赵俭平,分别围绕中国2035国家自主贡献的战略、大湾区碳市场区域协同研究与展望、构建碳金融创新高地、比亚迪碳管理实践与整车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报告等主题进行分享。
最后,深圳绿色交易所主持了题为“多元环境要素交易协同,构建大湾区绿色发展新生态”的圆桌对话。香港交易所、黑龙江省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东方证券、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及南方科技大学的六位专家,就“碳-电-环”市场协同、绿色技术转化应用、排污权与用水权交易、数字技术支撑可靠数据记录、国际衔接等多个环境要素如何协同发力、促进大湾区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绿色升级展开深入探讨。

通过本次论坛交流,为共同探索以市场机制激活环境要素、释放绿色动能的有效路径汇聚智慧、凝聚共识。下一步,深圳将在持续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开展有益探索的同时,充分发挥好碳市场在激发深圳绿色低碳发展动力中的牵引作用,将绿色技术、创新理念和优质资本投入到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中,共谱绿色未来新篇章。

(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璐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