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长护险“进村到家”,破解卧床老人的养老困局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10-29 19: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照护与被照护中走过了十年。

在无锡江阴塘头桥村,徐金泉及他的家人们正在直面“失能老年”的养老难题。十年前,刚刚退休的徐金泉突发脑梗,自那以后,他的生活都困在家中那张小小的一张病床上。同样被困住的,还有寸步不离、一餐一食都得照顾他的老伴刘奶奶。两位年过七十的老人,在照护与被照护中走过了十年。如果刘奶奶也意外病倒,那这个家又该由谁来照顾?

徐金泉和刘奶奶的生活,折射了当下的部分老年群体的生活困境。而农村老人的卧床照护在医疗资源、交通距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下,显得更为艰难。

202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合理确定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覆盖范围和补贴标准,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推广包含长期护理责任、健康管理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成为对老龄化社会的系统性应对。

农村卧床老人的照护,并非易事

长期卧床的徐金泉,在身体无法自如活动的日子里,内心也渐渐低落。褥疮、视力退化、肌肉僵硬连番折磨,一同到来的还有无助、孤独,以及尊严的崩塌。

以老伴的床榻为圆心,刘奶奶的活动半径也固定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每天的事项塞满她的时间轴。一天三顿饭,她需要一勺勺喂到徐金泉嘴里。此外,家里一应大小事务都等待她处理。她需要打扫整个房子的卫生,处理房前屋后的杂事,给老伴洗脸、梳头、擦身——床要摇高一点,毛巾要温热些,这些微小的细节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严苛的自我要求。

看似简单的小事变成每天的必要动作后,比常人想象中更耗费时间和精力。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琐碎的照护也让刘奶奶越发感到吃力。

“长期照护”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指的是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身体机能退化、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或丧失的人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其目的是维持和改善失能人口的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确保他们在有限的身体状态下构建有尊严、有温度的生活常态。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卧床老人都会选择住在家中。其中,农村卧床老人的长期照护责任大都会落在家属的肩头,因此常有“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说法。由于徐金泉的子女远在外地,且常年为生计忙碌,刘奶奶便默默揽下了大部分担子。

而谁又能来帮助作为照护者的刘奶奶?

照护者的家人,也需帮助

2019年7月,长期护理险(以下简称长护险)首次在江阴试点。老两口的生活也迎来了转机。

长护险为参保人员主要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根据参保人员的护理需求,江阴长护险服务形式包括医疗机构住院护理、养老(残)机构护理、社区居家护理三种。

徐金泉所在的塘头桥村委,划分在长护险江阴试点的第五片区中。2022年,平安产险中标长护险在该片区的落地工作。

平安产险无锡分公司客户经理洪天负责江阴第五片区长护险的经办工作,包括失能人员的待遇申请、初筛、评估公示、稽核巡查,以及对第三方合作护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在了解了徐金泉和刘奶奶的具体情况后,洪天更多的是心疼,“如此繁重的照护工作,奶奶是怎么扛过来的?”

在实地调研多次、家庭线下走访等工作完成后,洪天等工作人员完成相应的审核及确认后,徐金泉获得了长护险的支持,取得了社区居家护理的服务。

洪天联系到的定点合作护理机构,为徐金泉匹配了专业护工张阿姨。张阿姨的工作是定期上门为徐金泉擦拭身体、喂食、剃头,并进行肢体康复等全方位护理,每周上门五次、每次90分钟。她细致、专业的康复训练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徐金泉的褥疮问题,同时把年迈的刘奶奶从照护的压力中解脱了出来。

在洪天和张阿姨的帮助下,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又到一年重阳节,徐金泉和刘奶奶再一次平安度过,继续感受人生的可能性。截至 2025年9月30日,长护险基金为徐金泉老人支付护理费用共计95250元。

长护险试点,守护更多农村卧床老人的平安

自从2022年负责平安在江阴第五片区的长护险落地工作,洪天也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乡村探索者。

第五片区的老年人大都分散居住在不同的村子里。为了彻底摸排该片区还有多少像徐金泉一样急需长护险服务的老人,洪天60%的工作时间,都要驱车前往不同的村,一户户走、一家家问,力求找出所有需要长护险的老人。

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洪天走进了老人的生活日常,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解困,逐渐从村口的陌生人变成“自己人”。现在的他,可能比部分村民还要了解村里老人的生活。“我的父母五六十岁了,也到了要考虑养老的时候。长护险的存在对老人、家属都是一重保障。”他说。

2022年4月以来,平安产险无锡分公司承办片区累计受理申请近3000人次、初筛2614人次、评估3442人次、待遇结算7120余万元,惠及中重度失能人员5682人。

截至2025年1月17日,全国共有49个城市参与长护险试点,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显示,预计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

作为长护险参与机构之一,平安产险已在8省18个区县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服务覆盖参保群众超3000万人,累计支付护理待遇超2.7亿元,并不断探索丰富长护险服务。

“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建成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但城乡差距、服务不均衡等问题依然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渐显现,如何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将推动养老责任从家庭单一主体向社会多元协同转变,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协同保险与医疗养老服务,通过“金融+医疗健康”“金融+养老服务”,提供优质的医疗养老服务,中国平安正在助力作答这道养老金融的时代命题,守护万千老人和家庭的生活。

(文中徐金泉为化名)

编辑 李璐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