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为基,创新为魂!深圳绘就内容创作与IP生产新图景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张锐 刘莎莎 詹裕敏 尹春芳
10-29 08: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地,深圳正以“文化+科技”的双轮驱动,书写着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答卷。今年8月,深圳重磅出台《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如同精准滴灌的春雨,为内容创作与IP生产注入蓬勃生机。从舞台首秀到影视精品,从文化出海到科幻突破,这座创新之城正以政策为基、实践为证,构建起全方位的内容创作生态体系。

首发经济赋能:

激活文化展示新窗口

活力四射的创新生态体系,离不开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文化精品项目。

2022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首演大获成功。此后近3年间,《咏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内外大放异彩、广受赞誉,成为深圳文化IP的一张亮丽名片。

《咏春》珠玉在前,如今的深圳舞台艺术领域,越来越多的文艺精品正勃勃待发。《若干措施》中,明确对文化精品“首映、首演、首秀、首发、首展”的支持,并对大型赛事展会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通过政策激励让深圳成为文化新品的“首发地”与“策源地”,持续擦亮“深圳创新”标签。

在政策扶持下,深圳原创剧目正形成“深圳首发、全国巡演”的良好态势。今年5月,“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三季深圳展演在深圳启幕。4部聚焦深圳本土题材的原创剧目《破空》《又一道光芒》《布吉出租屋》《东门!东门》及往季口碑佳作《蓟州疑云》在北京首演后回归深圳巡演,构建起“央地联动、文化赋能”的戏剧交流与发展新范式。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深圳原创佳作、首发新剧更是接连登台。10月1日,深圳原创中国首部沉浸式肢体剧《交易人生》在蛇口海上世界明华轮全球首演,成为深圳市委宣传部支持打造的新的城市文化名片。10月4日至6日,深圳原创首部跨界融合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在保利剧院连演3场,火爆“出圈”。正如深圳市粤剧团团长彭庆华所言,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创新城市,一直力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焕发新机。

影视创作护航:

打造精品孵化全链条

近年来,深圳在影视剧创作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推出了一批讲述深圳故事、展现特区精神的优秀作品。

《若干措施》针对影视等重点领域,对精品项目的资助最高可达2000万元。此外,深圳还专门修订了《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剧本创作、取景拍摄到平台建设给予全方位支持,为微短剧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深圳还建立了高效的服务平台,如深圳市微短剧服务中心和影视产业服务中心,为影视创作提供全流程服务,极大提升了来深拍戏的便利性和效率。

近日,《2025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发布,深圳获得微短剧“出海之都”称号,深圳短剧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成为“深圳故事”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深圳还通过举办多项国家级影视活动,为行业交流搭建高端平台。今年2月19日至23日,“光影双辉·星耀鹏城2025”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与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在深圳举行。这不仅提升了深圳在影视行业的影响力,也为创作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此外,深圳青年影像大赛已连续17年举办,塑造了属于深圳也属于所有青年影视人的文化品牌。

在政策支持、服务平台、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共同推动下,深圳在影视作品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22年2月上映的电影《奇迹·笨小孩》讲述了深圳的奋斗故事,展现了特区精神,广获关注和好评。今年,深圳市余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长片《夏坠》成功入围202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单元”。这部作品从剧本创作、拍摄到后期制作,全程在深圳本地完成。值得关注的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圳市委宣传部出品的精品短剧《奇迹》上线在即,该剧采用了全新的共创机制,将国家级资源与深圳在地优势、本土叙事叠加,释放出资源整合的乘数效应。

科幻产业创新高地:

培育创新表达新生态

《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曾将深圳列为全国第三大“科幻城市”,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更是直言深圳“最具创新色彩,是一座具有科幻色彩、未来感的城市”。

为将这一潜力转化为现实,深圳在《若干措施》中专门提出要“打造科幻产业创新高地”,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幻创意双向赋能。《若干措施》支持打造高品质科幻电影、动漫、游戏等产品,对相关平台和活动最高资助300万元,同时通过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举措夯实文学创作基础,为“脑洞大开”的创意提供成长土壤。

作为数字创意产业中极具想象力和发展前景的板块,科幻文学、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等领域正在深圳蓬勃发展。2023年,深圳科幻作家海漄从刘慈欣手中接过第81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的奖杯,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后第三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作家,让深圳科幻文学引起更广范围的关注与探讨。

今年10月10日至12日,由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文联和深圳大学联合出品的科幻哲理剧《量子幽灵》在该校完成了首轮演出。作为“深圳原创科幻三部曲”第二部,该剧获得了深圳市委宣传部支持。在此之前,该系列首部作品《云身》已在大湾区上演11场,剧本获得2024年人民文学奖“特殊文体奖”。

可以说,政策对科幻产业集聚的支持,更让科创资源与文化创作深度融合,形成“科技为科幻赋能、科幻为科技传声”的良性循环。

动漫产业提质“出圈”:

构建产业发展新高地

蓬勃涌现的本土动漫IP,已成为深圳内容产业的亮丽名片。

2012年,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制作的《熊出没》首播,斩获“五个一工程”奖、美猴奖等荣誉。动画作品海外发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动画电影在70多个国家影院上映,屡创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纪录。

2020年诞生于深圳的“奶龙”IP全网粉丝超3800万,相关动画番剧播放量以百亿计,并通过无人机表演、巨型气模等形式融入城市景观,成功“出圈”。此外,“哈小浪”、“我不是胖虎”、《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等深圳本土IP,也凭借年轻化表达走红,展现出深圳动漫广泛的受众吸引力。

同时,深圳动漫产业在技术研发与制作能力方面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今年摘得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冠军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便汇聚了泽森软件和瑞云科技的渲染技术、洛克特视效制作的“裂空爪”等高难度特效镜头、黑屋文化的毛发与布料解算工具,以及卡扑创意的视效优化等支持。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姜子牙》《深海》……深圳制作已成为国产动画工业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深圳持续为动漫产业强化政策赋能。2023年6月,深圳印发《深圳市关于加快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若干措施》,加快动漫产业提质升级。2025年5月,广东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提出一揽子87条政策措施,覆盖动漫影视等6个领域,强调发挥广州、深圳双核引领作用。在《若干措施》中,发布“打造影视动漫精品”等16条举措。其中,“动漫”在加强数字创意核心技术研发、构建数字创意产业创新生态、大力发展数字创意重点产业等方面内容中多次提及。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深圳动漫产业正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张锐 刘莎莎 詹裕敏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