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决定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舒瑜
10-30 11: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不得制定损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不得简单以差评扣减劳动报酬、鼓励企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10月30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对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作出一系列细致规定。

企业应明确与劳动者的用工关系

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据统计,深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170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14%。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相关单位积极探索,在补齐社会保障短板、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做法。出台《决定》旨在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为重大事项决定条文,并推动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在法治轨道上更有效地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针对新就业群体存在的劳动关系认定难问题,《决定》要求企业应当明确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用工关系,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各方权利义务。

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

外卖小哥在配送中争分夺秒,有的甚至不惜闯红灯、逆行,生怕送餐晚被打差评。针对这一问题,《决定》提出企业不得简单以消费者的不满意、差评扣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不得制定损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

平台算法通过智能派单、时间预估和路线规划等方式提高效率,但也导致部分从业者面临高压工作环境,成为“困在算法里的人”。为此,《决定》要求企业制定或者修订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工作时间、奖惩等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应当充分听取工会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决定》还鼓励企业为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缴纳单项工伤保险费,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补贴,购买人身意外险、雇主责任险、第三者责任险等商业保险。

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

为解决门难进、车难停,以及行业迭代快、技能需求升级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难题,《决定》提出打造一批友好社区、园区等场景,加快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造良好从业环境。提出推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帮助劳动者适应行业变化、拓展职业路径、提升就业竞争力。

“小哥”维权如何能效率更快,成本更低?《决定》提出通过民意速办、群众诉求服务站点等平台畅通诉求反映渠道,支持企业建立诉求表达及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并健全新就业形态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决定》还明确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推动形成协同管理服务机制。同时,支持劳动者参与有关评选表彰,鼓励劳动者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和城市基层治理,促进劳动者更好融入城市发展,构建和谐劳动生态。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舒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