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十一小长假,今年全国公共假日已全部结束,但是,深圳的孩子们先别急着失望,“秋假”来了。近日,龙岗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可园学校发布消息,把11月14日、17日两天设立为“秋假”,合并其间的周末形成一个四天小长假。继今春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全市率先试点“春假”后,可园学校首例推出“秋假”,让“春秋假”由此走出概念,在深圳落地。就在24日,龙外集团也“官宣”放“秋假”。
从“一纸通知”到“朋友圈刷屏”,“春秋假”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深圳中小学“春秋假”能不能放?什么时间放?怎么放?作业多吗?是给孩子“放羊”吗?……两校示范以及各界广泛讨论,或有望推动深圳更多中小学跟进。
“政策窗口+多地探索”
深圳中小学何以“敢尝先”
事实上,“春秋假”并非一个全新概念,也不是没有经验可循。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就首次提出“春假或秋假”设想。此后,在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都鼓励各地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更在今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9月《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两次发文中,重申“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上述政策无疑为各地探索、实施春秋假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实践中,杭州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已有21个年头,北京、湖北、佛山等地已开展相关试点,浙江已启动全省推广,乌鲁木齐推出“雪假”,并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滑雪机会……
记者发现,相比之下,深圳采取了更为审慎和灵活的态度。深圳市教育局在《2025-2026学年普通中小学校校历》 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区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鼓励”无疑为有意向、有条件的学校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结合实际”也赋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以便灵活设计具体方案。
“项目式学习+不卷作业”
龙岗给出高质量“放假模板”
什么样的“春秋假”才是一个优秀的“春秋假”?——龙岗两个基础教育集团给出高质量“放假模板”。
可园学校的“秋假”不布置学科作业,而是以“自然探索与社会实践”为纲,针对1-9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精心设计“PBL项目式任务清单”,鼓励孩子们真正“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龙岗区第二外国语(集团)可园学校党总支书记李细林强调,“秋假”的意义在于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强化亲子关系、落实“双减”政策,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在从国庆到2026年元旦的连续学习中,增设两天“秋假”,有助于学生调节学习节奏、缓解压力,让他们以更加从容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今年“春假”中,结合“清明”等探究主题,龙外集团1.4万名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效果,也为该集团此次继续实施“秋假”积累了经验。“11月出行最经济实惠,机票、酒店都划算。”“景区不用看人海,博物馆更好预约……”近日,从龙外刚刚结束的“我的秋假我设计”PBL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会上,记者惊喜获悉,学生们组建项目研究小组,通过1327份问卷的自主调研,自主解决了“能不能放、放几天、什么时间放、怎么放”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该小组化身“小小议事员”,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递交了秋假申请书及方案,并得到学校“秒批”。
“学校倡导‘跟着教材去旅行’,给孩子时间,做秋假的设计者。在这次‘我的秋假我设计’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自主提出利用秋假去北方看雪、北京看红叶、西安看银杏、回老家探亲……都十分有创意。”龙岗区外国语学校行政负责人刘健表示,结合“每周半天计划”等研学探索,让学生们参与到对“春秋假”的探讨中,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另外,学校主张“卷时间不如卷效率”,通过配套举措,给九年级学子也创造了同放“秋假”的机会,并得到家长一致认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老师支持,这也是我们做教育的初衷。”
家长不放假,孩子怎么办?
校企政合力破题“陪伴真空”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们对“春秋假”的喜爱毋庸置疑,担忧或质疑声音主要来自部分家长——但是,家长们真的反对放“春秋假”吗?非也。一些家长“吐槽”的是:“家长又不放假,没人看管,春秋假无非是让孩子换个地方写作业。”显然,“家长无法放假”带来的“陪伴真空”才是症结所在。
龙外集团在今年“春假”中,提出为存在落实困难的家庭,由学校提供“托管”保障——在可园学校、龙外集团相继推出的“秋假”方案中,该项个性化服务得到延续,均旨在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李细林告诉记者,可园学校不仅提前一个月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公布放假时间,鼓励家长提前做好安排,以休年假、调休等方式与孩子一起感受“秋之魅力”,还给家长提供了“走进秋天·寻找秋的足迹”“亲子同行·脚步丈量世界”“玩味社区·共享友好空间”等多元方案。对不能远足的家庭,鼓励家长和亲友、邻居协商,让孩子组团参与“近社区”的学习娱乐、益智游戏等活动;或委托同班家长组建“实践团队”,由一名或若干名家长领衔,组织孩子们进行运动PK、公园野餐、City-walk等,深度探索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记者调研中,有企业管理者透露,如果员工能安排好工作,企业并不反对以休“公休假”等方式让员工陪孩子过“春秋假”。有关专家也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统筹,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推行弹性作息,为职工错峰出行、错峰旅游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为全市中小学创造推进“春秋假”的可行性与良好氛围。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吴德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