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安陆市辛榨乡陈汪村因一份村委会公告引发关注。公告通知村民缴纳包括每户50元“社会治安险”在内的四项费用,其中“逾期未缴费者,后果自己承担”的表述引发争议。

网友争议的焦点在于“这是不是变相收费”。安陆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受深圳报业集团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保险是相关部门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的,旨在帮助村民家中在遭遇火灾或被盗后减少损失,并非强制缴纳,而是秉承村民自愿原则。
从官方回应来看,社会治安保险实际上是一种类似车险的小额农村保险,具有明显的普惠性。类似险种在全国多地都有,都起到了风险兜底的作用,比如孝感市就有村民因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获得一千元到四千元的赔付。对许多电线老化、青壮年外出、老人留守的农村家庭来说,这种保险可以提供基础财产保障,确实有效。
然而,好政策更需要讲细致,当地社会治安保险的推广方式值得商榷。保险条款专业性强,陈汪村村委会公告中的“后果自己承担”的表述,加上“社会治安保险”的名字,容易让村民和网友误以为这是一种强制的行政收费。尤其是一些获取信息渠道有限的农村留守老人,更容易误解为“不交费,出事政府不管”。
化解群众误解的关键,在于及时做好保险解读和服务,让村民看得明白、赔得顺畅。比如,有人就提出:“家里被盗,财产丢失真的会理赔吗?”“找谁理赔?村委会还是派出所还是保险公司?”这些问题显然不是一纸征收公告就能讲清楚的,还需要有关部门联合保险公司,进一步做好投保解释、优化理赔流程,才能彻底打消大家的疑虑。
推广社会治安保险,做得好,能为农村家庭撑起“保护伞”;做得糙,反成干群关系的“隔心墙”。在基层工作中,如何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楚、用看得见的实效赢得信任,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里,考验基层治理的智慧。
编辑 温静 审读 杨渝嘉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