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升级棋局再落关键一子。近日出台的《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在深圳、东莞等地建设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开展工业模型应用、中试验证、芯片适配等,成为“广东智造”跃升之路的关键支点之一。
顾名思义,中试即指中间试验。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作用就在于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实验室里的尖端成果因缺乏应用场景而难以落地,工厂里的实际需求又找不到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之间的痛点,中试基地则可以让AI技术与制造业需求在此相遇、相融、相验证,是连接彼此的一个巨大“转换器”。
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地理布局,折射出广东制造业升级的深层逻辑。深圳、东莞拥有完整的制造业生态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从消费电子到高端装备,为AI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同时,深圳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和东莞庞大的转型升级需求,构成了“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完美契合。这种布局不是简单的空间选择,而是基于区域优势的战略匹配,让先进的技术能够以短路径、低成本应用到最需要的生产场景中。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从来不是技术的单向输出,而是技术与产业的双向成就。广东布局中试基地的深意,不仅仅在于通过构建坚实的支撑体系,让人工智能从概念走向车间,从“盆景”汇成“风景”。从更大的视野来看,还在于培育面向未来的制造生态。当中小制造企业无需投入巨资自建AI验证平台,当AI初创公司能够找到真实的应用场景,一种开放、协同、共享的创新生态便得以孕育。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支持广州、深圳等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深圳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积累了雄厚实力,从完成惊险前空翻的众擎机器人,到汽车工厂里实现分拣搬运的优必选机器人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具身智能训练场的建设,将加速深圳在该领域的技术迭代与话语权。
广东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广东正通过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具身智能训练场等一系列创新载体,为“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的跃升注入不可或缺的确定性力量。作为一座以科技创新为鲜明身份标签的城市,深圳当在这样的征途中承担起更大的使命。
编辑 温静 审读 杨渝嘉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