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跑大医院,下楼就能做CT,还有北京的专家把关,这服务真是送到我们心坎里了!”10月19日,在南山区粤海街道海珠社区筛查点,刚完成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黄女士拿着健康科普手册,对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当天,为期4天的南山区“一扫双筛,肺常健康”移动CT筛查活动正式落下帷幕,累计为3100余名40岁-80岁常住居民提供“零距离”筛查服务,用科技与温度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此次活动由南山区卫健局主办,区慢病院联合区政协医药卫生界别委员工作站、区政协粤海街道委员工作站,西丽、沙河、粤海三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粤海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磡社区、高发社区和海珠社区等共同承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专家团队提供全程技术支撑。


直击民生痛点——
南山“筛查”北京“把关”
“肺癌连续多年位居我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肺结核也常年排在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前五位,社区早发现是防控关键。”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刘盛元副院长的话,点出了此次筛查活动的民生必要性。数据背后,是群众对肺部疾病早筛早诊的迫切需求,也是南山区深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无结核城区”建设的靶向发力点。
为了让筛查服务既专业又贴心,活动主办方下足了“功夫”。移动CT车堪称“流动的智慧胸科诊所”,结合AI辅助诊断技术和北京胸科医院专家的“四审制”阅片,确保每一份诊断报告都精准权威。现场划分签到取号、健康评估、CT检查等功能区域,工作人员全程引导分流,最大程度减少居民等候时间。“我眼睛不太好、腿脚不方便,工作人员不仅帮我现场预约,还特意全程扶我优先检查,太周到了!”高发社区的张阿姨感动地说。







政协委员牵线——
社区搭起“健康连心桥”
筛查不止于检查,更在于传递健康理念、解决实际难题。活动期间,两场特色民生服务同步开展,让健康保障更有厚度。10月16日下午,西丽街道大磡社区筛查点的“政协委员进社区”健康咨询活动人气爆棚,4个咨询窗口前排起了长队,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皮肤科、老年病科的专家委员耐心解答居民关于肺部养护、慢性病管理、用药安全、老年运动与认知等问题,还为部分居民量身定制健康方案。
10月17日下午,粤海街道海珠社区的“心‘肺’神怡 健康粤动”主题活动则让科普变得“好玩又好懂”。趣味运动、养生体验、护肺知识科普等趣味摊位前,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在互动中轻松掌握肺部健康知识。“这种方式比单纯发手册管用多了,我还学会了一套适合老年人的呼吸操!”居民杨阿姨拿着活动纪念品说道。
“把专家资源带到群众身边,把健康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是我们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初心。”参与活动的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这场“筛查+咨询+科普”的联动服务,不仅提升了筛查活动的内涵,更搭建起委员联系群众的“健康桥梁”。

构筑闭环保障——
居民参加早筛更能早治疗
10月18日上午,海珠社区筛查点传来紧急消息:王女士的CT影像显示疑似肺癌。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当天就联系北京胸科医院影像学专家完成“四审”阅片,19日一早便联系王女士家属,耐心细致地告知检查结果并给出就医指引:“请您尽快携带电子胶片和报告前往合适的三甲综合医院就诊,如果考虑去南山区人民医院或北京胸科医院,随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会为您协调绿色转诊通道,对接相应的专家资源,全力协助您家属就医。”
刘盛元表示,这样的快速响应,得益于南山区已构建起“筛查—诊断—追踪—转诊”全链条服务机制,针对筛查中发现的肺结节、疑似肺癌、疑似肺结核等异常情况居民,将建立“一人一档”专项健康档案,安排专人开展一对一追踪服务,定期提醒复查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同时,联合南山区人民医院、北京胸科医院等合作机构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优先安排专家会诊、专项检查和规范治疗,确保“早发现不遗漏、早诊断不延误、早治疗不耽误”。
参与活动的政协委员评价道,这场筛查活动创新构建了“多部门协作+移动医疗赋能+多疾病联查+权威专家支撑”的服务模式,既破解了“看病远、检查难、排队久”的民生痛点,又提升了居民健康素养,是南山区优质健康服务下沉的生动实践。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