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当深圳湾的潮水拍击海岸线,南山的摩天楼宇玻璃幕墙映出中美少年的身影,一场跨越太平洋的青春对话,再次启幕——
10月9日至18日,“2025中美青少年行进乐中国巡回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深圳举行。中美青少年“向美好的未来一起行进”,近200名美国青少年与3000多名深圳少年同鼓点共呼吸,两场“行进乐展演”在深圳大学城与人才公园炸裂登场——45年“深圳奇迹”被转译成铿锵的节拍,回荡在南海之滨。
演出闲暇,美国学子走进大疆、优必选、南头古城,以及“大潮起珠江”、深圳科技馆(光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地,在科技与文化双时空里读取“深圳速度”。16日上午,美国师生“兵分六路”扎进深圳南山的六所高中——育才中学新校区、蛇口校区,南外高中、北师大南山附高、南头中学、华侨城高中,同步签署“中美青少年人文交流友好学校合作备忘录”,把“双向奔赴”的友谊从行进乐舞台写进真实朋友圈。


音乐无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少年执手,四海同声。在深圳展演中,中美青少年不仅展示了各自独特的一面,更共同完美地演绎了《最美和声》。尤其当《深圳奇迹》乐声响起时,让原本相隔万里的年轻人觅得知音。

中美师生同唱一支歌
相似的场景也发生在美国蒙郡托马斯·S·伍顿高中师生探访育才中学新校区、蛇口校区的美好时光里。育才中学新校区报告厅内的欢迎仪式上,当育才合唱团唱至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副歌时,伍顿高中师生不约而同地起立、拍手,一首歌把报告厅唱成 Live House 。高二(16)班李康怡惊呼,“那一刻空气都是甜的,实在太过美好!”
中美学子一起制作明信片、写书法、打排球,在艺术中彼此欣赏、在社团活动中思维碰撞、在运动中默契配合……美国少年Adrian现场收到了育才好友陈睿敏的明信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引起他对孔子等中国文化的兴趣,“我觉得这非常酷,这句话非常能够代表这次活动的精神。我还学习了书法、交到了朋友,感觉很棒!”陈睿敏也欣喜地发现,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朋友居然对中国文化并不陌生。

在育才中学新校区一起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

育才中学蛇口校区,英歌舞激起了美国少年的好奇心
午饭前,美国师生来到室内排球场,中美学子随机组队,球网未隔开肤色,喝彩、欢呼更合成了一片——新校区高一(8)班刘义君同学驻足场边,一边加油,一边拿着刚写好的明信片等待与美国好友交换。

育才中学新校区室内排球馆,中美学子的喝彩声连成一片

育才中学蛇口校区中美学子“同舟共济”奋楫争先
与此同时,育才中学蛇口校区恒温游泳馆内,“水上趣味运动会”欢乐正酣。该校高一(14)班陆思源同学开心地分享,落水时的“拉一把”,滑倒时的加油鼓劲,达到终点时的击掌欢呼,我们的友谊经过了“湿身”认证。
伍顿高中老师Susan Eckerle不禁感慨,“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学校有很多共同点:都关心学习,都重视友谊,都相信年轻人有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正如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育才中学校长姚晓岚在欢迎辞中所言:“当来自不同国度的年轻人为了一个共同的艺术目标而携手努力时,所能创造出的和谐与美好,足以照亮我们共同的未来。”

育才中学与伍顿高中签约缔结姊妹校
友谊无疆:“高山流水遇知音,插花说唱觅同心”
鼓瑟和鸣,行云流水。同日,美国旧金山圣何塞山谷克里斯汀学校的一组师生,来到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粤剧与话剧创新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圆扇在衣袂翻飞间尽显东方韵味,鼓乐《悟空》气势恢宏,《茉莉花》悠扬婉转……“太震撼了!”“和美国行进乐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一走进校园,中国传统艺术就引得美国师生赞不绝口。高山流水遇知音,演出结束,南外学子纷纷以手中的圆扇相赠,祝福情谊绵长。
去年春日,南外高中学子与林肯中学、斯特拉孔中学师生同唱一首歌的动人场景仍历历在目。为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南外高级中学把“对外交流”列为特色课程,此次还专门将13-17日设为“对外交流课程学习周”,让中美学子一起体验社团课堂、探索科技、欣赏传统艺术、品尝中式美食……南外学子还为每位朋友都准备了一份“深圳特产”——深圳校服,双方执笔留下姓名,让五彩斑斓的笔迹绘成跨越山海的“友谊之树”。

南外高级中学学生为美国青少年展示无人机

感受传统中国水墨画
此时此刻,在有着近120年建校史的南头中学校园内,另一队来自山谷克里斯汀学校的师生,亲手敲响了“百年校庆纪念钟”。“友谊地久天长”的回音被快门和笑声嵌进古钟余韵,给逾百年的年轮又加了一圈崭新的“世界纹理”。

南头中学的“花意无界”友情无价
在这座有着欧式城堡建筑风格的校园里,中美学子一起加入“花意无界——非遗插花及中西诗词互动交流活动”,一边交流花材对应的中西诗词,一边分工设计插花作品,让非遗技艺与跨文化诗意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这一环节,瞬间激发起了中美师生的创作激情。中美学生把“玫瑰”译成“炽烈”,把“竹”读成“坚韧”,再把诗意簪进花泥……该校高二(16)班丁子阳现场展示“说唱《竹之绽放》”,把非遗变成了流行乐。他说,“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中西文化融合的魅力——我相信创新是彼此沟通的绝佳方式。”


南外高级中学、南头中学分别与山谷克里斯汀学校签约
未来无垠:“我们之间的距离,比想象中要近得多”
当天上午,美国蒙郡克拉克斯堡高中的师生也分成两组,分别与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高级中学、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华侨城高级中学的师生们享受了愉快的晨光。

在华侨城高中,美国师生学会了舞动“活力龙”,成就感拉满

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
“走进校门,我一眼就被‘活力龙’表演所吸引,还学会了如何舞动它,感觉很奇妙。”克拉克斯堡高中的老师发现,民乐、书法、棋艺与乒乓球等文化体验,每一样都让人惊喜。一个美国少年笑着“吐槽”:“他们每天3小时乒乓球训练,我每天3小时军乐排练,原来大家是‘全球同款’。”这种相似的感受,让中美少年的感情迅速升温。
在侨高,中美师生还其乐融融地一起包起了饺子:“揉面、擀皮、填馅、捏褶……饺子形似元宝,谐音‘交子’象征团聚,它们是能吃进肚子的祝福——藏着福气,包着爱意,一口咬下就代表‘我们是一家人了’。”华侨城高级中学校长尹红表示,“包饺子”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环节,因为,我们不仅是在举办一场活动,更是在延续一种美好的传统,用心与心的沟通搭建一座跨越太平洋的友谊之桥。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高级中学,中美学子同台唱响 We Are The World
来到北师大南山附高的克拉克斯堡高中师生,巧遇“音乐无国界”歌手大赛决赛开场,九组选手轮番登台,压轴亮相的 We Are The World 更把美国学子“唱”上了台。“看着身边的美国朋友眼中有同样的光,我突然明白,友谊不需要太多语言。”高二(8)班张佑萌同学激动地说。

感受非遗剪纸的魅力
音乐余韵未了,文化探索再续。剪纸课上执笔绘样巧手裁红,移步食堂感受“舌尖上的文化”,午间漫步校园畅谈压力与梦想……年轻学子发现,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交流中变得愈发契合。与美国好友依依惜别,高二(5)班钟鹏凯在日志中这样写道:“这场短暂如盛夏光年的相遇,不是一次普通的经历,而是被时光淬炼成的一颗琥珀,晶莹剔透,内里封存着所有闪光的瞬间。”


北师大南山附高、华侨城高中分别与克拉克斯堡高中签署备忘录
临别前最后一站,山谷克里斯汀学校的师生来到南头古城。“其实,我们之间的距离,可能比想象中要近得多。”教师Shane Ryan坦言:“深圳的崛起堪称奇迹,令人着迷。深圳的学校也非常棒,文化氛围浓郁、学术氛围专注,学生之间的深厚友情尤其让人感动。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多看看这座城市、多了解它的历史,更希望有更多学生能来中国亲自感受这些。”少年Shaurya Panda告诉记者,“深圳让我觉得亲切,每个同学都非常友善、英语也棒。我会告诉家人,我在深圳遇到了很棒的同龄人、看到了非常现代化的建筑,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切都非常迷人。”
夕阳下,南头古城的砖墙染成了橘色,美国少年们与正在研学的香山里小学“小豆包们”不期而遇,一声声“Hello,你好”旋即被深圳湾的海风存档——行进乐的鼓点和着大湾区学子的心跳,恰如一段跨越太平洋的世纪友谊前奏,悄悄为重逢埋好了伏笔。
(各学校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