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山招商街道太子湾社区党委主办的“浪涌珠江头 领航启新程”太子湾社区党建活动在深圳国际邮轮母港&深圳大学海洋文化科普教育(蛇口)基地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以“海洋文化”为纽带,将深圳现代海洋建设成就、中国千年海洋文明历史与党员使命担当深度融合,让来自太子湾社区的党员们在“走、看、听、做”中感悟改革开放精神、厚植海洋文化情怀,凝聚起“领航奋进”的红色力量。

活动伊始,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展览教育部主任葛洋老师带领党员们认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特别指出深圳特区的“闯”劲与“创”劲,与古代航海人民的开拓基因一脉相承——从郑和下西洋的开放探索,到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的敢为人先,海洋始终是深圳发展的“动力源”。葛洋介绍了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的科研项目和社会化转化成果,以“文化艺术+海洋”的无限创想,进一步坚定了参与者对海洋文化的自信,为党建学习注入独特的海洋精神内涵。
在葛老师的带领下,党员们走进蛇口邮轮母港H4突堤,眺望深圳湾大桥、港珠澳大桥、SCT蛇口集装箱码头以及俯瞰繁忙的港口交通。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四通八达的跨海交通、蓬勃发展的航运,直观展现了深圳海洋建设的丰硕成果。这既是深圳“向海而兴”的生动缩影,更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鲜活实践,进一步激发党员们建设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走进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科学馆,通过丰富的海丝主题绘画、中西帆船模型、古海图等展品,展现古人的航海智慧,让党员们系统了解海洋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开放包容”的海洋文明核心,深刻认识发展海洋事业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进而能够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特别设置“党建文创夜灯”手作环节,将“天安门、海浪、灯塔”等元素融入创作,让党员在动手实践中深化情感认同。现场氛围热烈温馨,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海洋文化+党建” 的理解,收获了独一无二的手作,让党建学习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做”,让海洋元素成为传递党建温度的载体。

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张岩鑫教授表示:“海洋文化从来不是遥远的‘风景’,而是能与党建深度共鸣的‘精神沃土’。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自2014年以来进行海洋绘画、古船模型、海图等主题的研究,其实一直在挖掘海洋里的‘红色基因’,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敢为人先’的闯劲,便是特区党员‘使命在肩’的生动体现。‘海洋文化+党建’,就是要让‘红帆’有‘蓝海’作底色,让党员在知海、爱海的过程中,把‘领航’的信念扎得更牢。”

此次活动以“海洋文化”为独特视角,通过“看海洋成就、学海洋历史、做海洋文创”,党员们不仅深化了对“海洋强国”战略的理解,更将“开拓、协作、担当”的海洋精神融入党性修养。未来,深圳国际邮轮母港 & 深圳大学海洋文化科普教育(蛇口)基地将进一步深化“海洋文化+党建”的融合模式,将海洋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更生动的党建教材,持续为海洋事业发展注入蓝色动能。
(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璐 审读 欧阳晨煜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