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光明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华文化复兴书院协办,深圳市爱诗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 “光明少年诗词大会(第三季)”系列活动——“古诗今唱音乐会”在光明少年儿童图书馆四楼报告厅成功落下帷幕。
这场以“音乐+诗词” 为核心的创新活动,将流传千年的古典诗词与现代旋律深度融合,为现场观众打造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让沉睡的经典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音乐会伊始,主持人李欣睿热情开场,并介绍了莅临现场的重磅嘉宾。文化学者、知名阅读推广人、深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马庆先生,香港元朗官立小学校长余庆贤女士,以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文化复兴书院执行院长刘建彪先生的到来,为这场文化盛会注入了深厚的专业底蕴与人文气息。

音乐会的序幕,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主持人社团的同学们拉开。他们以清澈纯净的歌声演绎《四季》,将古诗词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 的四季流转娓娓道来,瞬间将观众带入满是诗意的天地,为整场音乐会奠定雅致基调。

紧接着,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五(3)班的同学们带来《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的古老诗句,搭配童真盎然的吟唱,生动再现了先秦时期宴饮欢聚、礼乐相和的和谐图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华诗词源头的古朴与典雅。

随后,光明少年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的陈芷蓉同学,以一曲《三五七言》惊艳全场。她用婉转歌声将李白笔下 “秋风清,秋月明” 的细腻秋思与缠绵思念具象化,既展现了诗词的文字之美,更凸显了光明学子的艺术表现力。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八年级的罗迪奥同学,则挑战了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他的演唱情感层次丰富,从 “大弦嘈嘈如急雨” 的激昂,到 “钿头银篦击节碎” 的落寞,再到 “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慨叹,仿佛将浔阳江头的月夜与琵琶女的身世故事搬至现场,令观众动容不已。
马田小学苏仁程与理创实验小学苏仁锦的 “兄弟组合”,带来了充满活力的《四时读书乐》。两人以活泼明快的演唱,将古人 “春读书,兴味长” 的读书雅趣传递给现场观众,展现了传统文化中 “乐学” 精神的当代传承。
光明区红花山小学的何家美同学,则以一首《渔家傲・秋思》展现了诗词的豪迈底色。她的歌声里,既有 “塞下秋来风景异” 的边塞壮阔,也有 “将军白发征夫泪” 的家国深情,将范仲淹词中的苍凉与壮志诠释得淋漓尽致。
光明区东周小学的唐维铭同学,用一曲《观书》带领观众走进诗词的哲思世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千古名句,经他清澈嗓音传递,不仅是对诗词的演绎,更引发了师生对 “求知与成长” 的深度思考。
音乐会尾声则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的林逸轩、林逸轲兄弟激情演绎李白的《将进酒》,当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豪迈诗句响彻现场,盛唐的豁达与自信扑面而来,瞬间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为音乐会画上一个充满力量的句号。
演出结束后,香港元朗官立小学校长余庆贤女士与文化学者马庆先生先后上台发言。他们高度肯定了本场音乐会的创新价值,称赞光明区打破传统诗词教育模式,以 “唱” 的形式让经典 “活” 起来;同时勉励同学们持续亲近诗词,在经典中汲取成长智慧,涵养文化自信。
作为光明区品牌文化活动,“光明少年诗词大会” 已成功举办三季。此次 “古诗今唱音乐会” 是活动的一次重要创新 —— 它跳出传统诗词背诵、朗诵的框架,通过现代音乐编曲与多样化表演,让青少年主动 “走进” 诗词、“唱响” 经典,不仅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实现了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场活动,既展现了光明学子的精神风貌与艺术才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中华文脉的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