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续写敢为人先新篇章

记者 刘秋伟 盛佳婉/文 李忠/图
2016-06-22 17:39
摘要

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冬之夜,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孕育出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8年过去,小岗人从迷惑与彷徨中走出,筑起一条创新跨越之路。

1

在小岗旅游商业街,农民经营的农家乐,特色农产品成了这条街的主角。

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冬之夜,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孕育出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8年过去,小岗人从迷惑与彷徨中走出,筑起一条创新跨越之路。

近3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连攀升,突破600万元大关;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000元增至14700元,年均增长11%;成功入选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旅游名村、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等称号。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视察调研。短短两个多小时里,总书记下麦田、进农家、嘘寒问暖,与农民促膝交谈。站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土地上,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4

当年“大包干”签字契约。

“生死契约”宣言农村改革

从“小岗”的地名,可以想像村庄不是平地,而是隆起的一块高地。地荒、人穷、集体空;除了饿,还是饿。老百姓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

2016年5月16日,记者来到小岗村。

从双车道沥青路面的改革大道前行,路两边是一片片标准化的农田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穿过“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牌楼,沿途黛瓦白墙的村民新居、农家乐、小超市、“大包干”纪念馆等,构成一幅浓郁徽风皖韵的长卷画。

在金昌食府,记者采访了它的主人、当年“大包干”的两位带头人物严金昌及关友江。

眼前的严金昌,已不再是当年那个30多岁的小伙子。73岁的他,风霜染白了黑发,脸上写满沧桑。

谈起38年前那场影响全国的壮举,严老说,当时之所以要“包产到户”,都是因为“饿”,他一家人都曾出去讨饭,只有老伴留在家里挣工分。

现年69岁的关友江,是当时的村委会副主任。他告诉记者,那时只有20户115人的村庄,户户都外出讨过饭,甚至饿死67人,绝了6户人家。1978年前,村里曾偷偷将村民分成两组,生产有所好转,所以当1978年赶上大旱,被饿怕了的村民打算将两个小组再细分为八个组,那个晚上在严立华家茅草房里签订“大包干”契约时,他毫不犹豫地按了手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当年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农村改革的大幕在全国拉开,小岗自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释放了中国农民久被束缚的能量。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潜力如火山喷发般奔涌,靠人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耕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严老说,到第二年秋收,“家里到处都堆着粮食,连睡觉的地方都没了。”

当年,小岗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主要是花生)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大包干”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逻辑起点,也让小岗村人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改革领先不等于发展领先,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小岗村仍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慢慢消退。

走市场化致富之路

对于小岗村的致富之路,严金昌和关友江等人认为,小岗村只靠土地温饱容易,致富困难,要想发展,就必须有企业及现代农业。

2004年,小岗村迎来了沈浩,第一个“非岗人”当上小岗村的党支部书记。

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上任后,沈浩与小岗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小岗人,着力实施“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带动发展村级工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严金昌认为,沈浩改变了小岗人的思维,他让大家意识到土地的开发潜力。尽管沈浩离世了,但他的发展思路一直延续下来。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小岗现代农业发展一个鲜明特点。在改革大道,多家农业加工科研企业一字排开,走进金小岗现代农业公司,种植基地里美国大樱桃、树莓、接骨木绿意盎然,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组培中心,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林科研资源:走进各小超市和农家乐,“红手印”商标的黑豆及红豆系列饮料比比皆是。

严金昌说,近年小岗村将土地流转给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黑豆合作社、优质稻合作社等等,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小岗品牌,强化小岗村元素。小岗以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小岗村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如小岗村民成立的蔬菜合作社,大面积种植蔬菜,产品配送到各个市场,农民生产的东西不愁卖不掉。“如今的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选择一个好品种,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购买肥料、机械化耕作,统一销售,按比例分红。合作社起到了服务作用,老百姓很满意。”

小岗村由家庭承包转向公司租赁经营,由农户单打独斗走向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

本报记者和严金昌(右二)在他经营的农家乐餐厅前合影。

改革要常讲常新

小岗村党委书记吴夕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小岗村“两委”弘扬“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抓住契机,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生活等民生工程方面,让小岗人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小岗村近三年先后实施近50项工程,总投资约5.1亿元,小岗核心区、石马新区、严岗新区三个居民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小岗友谊大道等8条约20公里的道路全部建成使用;投资680万元,新建日处理250吨的污水处理厂,让村里家家户户用上了放心水;扩建完工的小岗小学和卫生服务中心,让村里人上学看病都更方便了;在已经建成村敬老院里,全村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使用村集体收入免费为全体村民办理16周岁以上的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承包地农作物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

小岗村农家超市老板吴广利的儿子吴杯龙告诉记者,小岗很多村民都住上了村里统一规划盖的房子,自己只需出十几万就可以了。现在的小岗村,基本都达到了小康水平,城里有的,村里也有了,但城里的空气没有村里的好。

记者从小岗村委获悉,小岗村已规划的“十三五”发展思路和目标蓝图,是努力打造改革创新形象美、产业优化发展美、群众富裕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幸福新小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严金昌告诉记者,小岗人也有自己的小岗梦,就是到2020年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村民幸福的新小岗。

风云激荡38载,小岗村注定再度引人瞩目。

今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走过4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走进农家超市、农家乐,与乡亲们唠家常,话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希望大家向沈浩同志学习,进一步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编辑 留言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