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一捏间,卷起希望——这位深圳妈妈用衍纸艺术为困境女性铺出新路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萌
10-16 16:2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深圳一间堆满彩色纸条的工作室里,“邓姐”坐在轮椅上向记者讲述她制作纸雕艺术品的故事。当第一个完整的纸卷在她掌心成型时,她笑着说:“你看,我也能创造出这么美的东西。”

这个平凡工作室里发生的不平凡故事,源于创始人岳肖霞。她通过彩色的纸张,帮助了无数如“邓姐”这样的困境女性重拾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

岳肖霞团队的作品在香港展出

八年前,岳肖霞随家人从老家来到深圳,放弃了家乡的教师编制,成为一名全职主妇。“当时孩子还小,找工作不方便,就想自己做点事情。”学习设计的她选择了衍纸艺术。普通的纸条经过卷曲、捏压,化身立体生动的艺术品。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不仅让她找到了热爱的事业,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回顾创业历程,岳肖霞坦言:“来深圳后要照顾孩子,无法全职工作,但衍纸让我找到了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

据介绍,衍纸艺术源于欧洲,18世纪就传入中国。其以卷纸、捏塑为基础技法,通过不同颜色的纸条组合成复杂立体的作品。岳肖霞表示,这种工艺入门简单,原理是通过工具把纸条卷成基础形状,再通过捏制、拼接形成各种图案,普通人一两个星期就能掌握基础技法,方便短期内快速取得收入。

“与困境女性群体的相遇是一场缘分。”一次与品牌活动的合作中,庞大的订单量让她的工作室人手严重不足。“当时我们只有几个人,根本不够。”起初,她试图寻找社区的人员,但很快发现“大多数年轻有动手能力的人都在上班”。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她想到:“或许可以找残联对接一下。”虽然当时没能直接联系上残联,但通过深圳北站社区,找到了龙华区一个较为集中的残疾人群体,从而完成了那次合作。

就这样,岳肖霞推开了那扇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大门。她组织了第一批困境女性参与制作,结果出乎意料地成功。更让她惊喜的是,这次偶然的合作让她看到了衍纸艺术更深层的价值:这些看似普通的彩色纸条,不仅能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更能为困境中的女性带来改变生活的可能。这次相遇,让她的事业轨迹发生了根本转变。从最初单纯为了完成订单而寻找人手,到后来有意识地招募和培训困境女性,她的淘宝店逐渐成长为一个特殊的公益平台。那些曾经因残疾、家庭照顾等原因离开职场的女性,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用灵巧的双手卷出了新的希望。岳肖霞回忆道,“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不只是完成订单,更是为她们打开了一扇窗。”

而那扇窗外,是无数个“邓姐”的新生。因下肢瘫痪,邓姐的活动和生活都受到了限制。“虽然我有补助金,但仿佛生活中少了什么一样,没什么色彩。”今年年初,“邓姐”开始到岳肖霞工作室学习衍纸。如今“邓姐”通过衍纸能轻松日入200元,更找回了久违的自我价值。“有空就做,既能补贴家用,生活好像又有了颜色。”

困境女性群体中,一位离婚妈妈让岳肖霞铭记至今。2020年左右,她在岳肖霞的网店购买商品后,鼓起勇气发来信息:“老师,你们需要人吗?我要离婚了,没有收入,想学个手艺挣钱……”从一幅衍纸画开始,她跟着岳肖霞从基础学起。如今,她已成为团队的核心成员,月收入稳定在五千元以上,高时甚至突破万元。“我们从不对学员设限。”岳肖霞一边介绍展品一边说道,“她们学会后完全可以自己接单、开账号。手艺是她们的,未来也是她们的。”

在这间飘散着纸香的工作室里,不同境遇的女性找到了交集。近200人的队伍中,有研究生毕业却因照顾老人无法全职的高材生,有带着幼儿的年轻妈妈,还有更多像“邓姐”一样的残障人士。她们分工协作,有人专攻染色;有人负责造型;有人组装成品。简单的书签两天能完成20个,手工费400元,复杂的大件作品单件可达千元。

“只要愿意尝试,这里永远敞开大门。”现在,衍纸的赋能范围正从困境女性扩展至更广泛群体。岳肖霞已与残联等多家机构合作,计划开展残疾人培训项目,并探索为孤独症青少年提供手工疗愈。岳肖霞表示:“只要手能配合操作,无论肢体残疾还是精神障碍,都可以尝试。”不久前,团队刚完成浙江少管所订制的9米长卷,那些少年也将通过同样的纸条寻找新的可能。

从几个人的工作室到几百人的制作团队,从困境女性到残障人士、特殊青少年,岳肖霞的衍纸事业正在创造更多可能。未来,她梦想着开设更多网店,开发文创产品,让衍纸艺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就像她说的:“一卷一捏间,卷起的是希望,捏住的是未来。”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李斌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