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两位减肥人士的奋斗历程:从“暴力减肥”到“与体重和解”

晶报记者 罗丹/文 受访者供图
10-15 08:40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减肥应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体重不应当成为焦虑的源头。

“胖”的烦恼,小薇(化名)和阿信从小恼到大。身高154厘米的小薇,巅峰期的体重达到了147斤。阿信的数据更夸张,身高175厘米的他,曾一度胖到353.8斤。小薇说家里可能有“胖”基因,父亲、她和妹妹,都胖。阿信倒是知道自己胖的根源:太爱吃。小学时期,他曾一餐吃掉了12份肠粉。成年后,意识到胖不仅影响健康,也影响颜值,小薇和阿信开启了疯狂的减肥之路。小薇曾用1年时间从147斤瘦到100斤,阿信曾一年减重112斤。但与疯狂减肥相伴的,是精神上的焦虑和身体的吃不消。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减肥应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体重不应当成为焦虑的源头。

▲减肥前

从小胖到大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小薇的父母外出工作,家里只剩下爷爷奶奶和她。周围邻居煮了饭就会喊小薇过去吃。别人一天吃三顿,小薇一天吃五顿。过年妈妈回来看到小薇第一句话:“你怎么胖了这么多?”从此以后,小薇就再也没瘦过。“其实好像一直没有很瘦过,我们家可能有点肥胖基因,爸爸、我、妹妹都胖。”第一次高考,小薇没考好,决定复读。复读压力大,小薇靠不停地吃来缓解。“第二次高考完的第二天,我称了一下体重,147斤。我妈都吓了一跳。”

▲减肥前

阿信打小就特别能吃:“早年我们家开酒楼,小时候最高纪录是一餐吃了12份肠粉。我家酒楼有两个楼梯,我常常到厨房偷吃东西。我爸从这边楼梯找我,我就从另外一个楼梯逃跑。”虽然胖,但阿信很喜欢运动,小学、初中爱好打篮球,并一路打进了校篮球队,大家都戏称他是“灵活的胖子”。高考体检时,负责体检的医生笑他:小伙子是不是没吃早餐?吃完刚好就300斤了!

疯狂减肥

上了大学,小薇很快意识到大家对颜值、身体的看重程度不一样了。“一下子感觉身边好看的女生真多。”大二下学期,看到身边有同学谈起了甜甜的恋爱,小薇也有点心痒痒:“当时就想着瘦下来能变漂亮,也许能谈个恋爱。”

小薇从老家邻居那儿得来一个“节食+运动”的减肥法子。“总结起来就是少吃、多动。”决定减肥后,小薇将每日的餐食从三餐缩成了一餐,配合每天晚上跑步2-3公里。最初的减肥效果非常明显,“一个月瘦了十来斤。”每天早上,小薇都称体重。倘若和前一天相比体重没有变化,小薇就把仅剩的中餐也免了。到后来,体重越来越难掉,小薇干脆断绝一切碳水化合物,只吃蔬菜水果,最狠的时候,三天只吃了一块菠萝。

用了一年的时间,小薇从147斤,减到了100斤,减肥效果堪称显著。但小薇并没有因此开心。断碳减肥的代价是她的整个代谢系统紊乱了:月经量越来越少,还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整个人的精神特别不好,气血非常差。”因为饿,晚上常常睡不着,睡眠不好的毛病也从此落下了。“脸惨白惨白的,肉松松垮垮,也完全没变漂亮。”回想这段减肥经历,小薇觉得得不偿失,人没有变漂亮,还把身体搞垮了。

2012年,阿信应聘到一家知名的保健品公司工作。最初去应聘这份工作,是为了买减肥产品有优惠。后来在公司又学到了一些营养方面的知识。阿信决定好好减减肥。“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到公园走一个小时,晚上再去走一个半小时。”在运动和饮食调整的合力下,阿信从320多斤瘦到了260多斤。后来离开这家保健品公司,阿信的生活和饮食又恢复到了从前。中间他也尝试过各种方法控制体重,譬如早晚散步等,但效果不明显。2023年5月22日,阿信记录下了自己体重的巅峰值:353.8斤。

体重达到历史峰值后,2024年1月1日,阿信做了一个决定——每天都记录自己的体重。与体重“斗争”最焦灼的时候,阿信一天上三次秤:早上起来上完厕所称一次,空腹运动后称一次,睡前再称一次。“称重主要是弄清楚自己的代谢有没有变低。”他也在网上找各种自媒体博主的减肥法,但又觉得他们的方法有点极端。后来,阿信决定试试自己的办法:早上起床喝点水,走45分钟,回去吃早餐,中午正常吃,饭少吃一点,肉菜正常吃,每天的进餐时间集中在8小时内完成,但减肥效果时好时坏。

找到正解

代谢紊乱后,在父母的逼迫下,小薇又恢复了碳水饮食,但不敢多吃。“每次吃东西之前都要想,这个能不能吃,那个能不能喝。如果中午吃多了一点,晚上就会强迫自己不要吃东西。”到深圳工作后,小薇谈恋爱了。心宽体胖,小薇再度胖到了130斤。复胖起来的小薇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轻度脂肪肝,这让小薇决心再次减肥。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小薇谨慎了许多,她选择了中医减肥。“这几年我一直在用中医调理身体,还蛮有效果的。”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体重门诊看诊后,小薇开始定期到医院埋线、扎针、贴耳穴。“饮食上也有调整,吃的量没有少,但结构有调整。总体是少盐、少油、少糖饮食,多吃蛋白质和蔬果。”半年后,小薇的体重回到了110斤。

2024年年初,阿信带父亲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找治未病科主任医师李芳莉看诊,得知医院开了体重门诊,李医生这里也可以减肥,阿信决定试一试。“我主要是喝膏方、祛湿膏什么的。”到后来,李医生新出的膏方控制体重,都会喊阿信来试一试。

▲施针减肥。

按自己的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加上李医生开出的体质调理方法,阿信慢慢瘦了下来。2024年1月到10月,阿信平均每个月瘦了10斤,全年共减掉了112.4斤。这一年,他的体重降到了237斤。

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回想自己这些年的减肥路,有心酸、有误区,减肥的过程也纠正了小薇很多认知:“比如我们北方人,觉得胖就等于壮,壮就不容易生病。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知道其实肥胖的害处很多,影响自己的形象是一方面,对健康也不利,容易得高血压、糖尿病。”现在,小薇不再单单和体重较劲了,她意识到胖瘦不是简单看体重,还要看自己的整体状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说为了减重,就使用各种不健康的方法,把自己身体搞垮。”小薇觉得,只要身体健康,其实稍微胖一点也没有关系。

健康瘦下来的小薇,从许久不见的朋友处看到了变化:“哇,你瘦了好多,变漂亮了。”小薇自己也感受到了变化,以前在一个小码女装店里看中过一条裙子,但没敢试:“怕穿不进去,怕店家说。”几个月后,减肥成功的小薇再次和朋友路过这家店,在朋友的鼓励下,她穿上了那条裙子。“没想到穿上去很合身,很漂亮,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特别开心。”

▲减肥后

阿信则在一次又一次的减肥挑战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方法。

2024年11月底,阿信骑电动车被撞伤,脖子上又长了囊肿,做手术、住院时因为抗生素和消炎药的摄入,体重从237斤又升到了291斤。“不过不怕,我觉得我现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慢慢减。”阿信总结,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是“高蛋白、少糖、少盐、少油”饮食,将一日饮食控制在 8小时内完成。“我觉得减肥不用节食,但需要吃好饭,合理搭配营养,学会细嚼慢咽,控制好每天的热量,每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氧运动,制造一点热量缺口。”阿信强调,只需坚持三个月,人的口味就改变了,以前他爱大吃大喝,也爱重口味,现在吃鸡肉和虾,可以不用再蘸酱油。“对于减肥,我觉得别人说什么不重要,自己的感知才是最重要的。”从今年7月结束休养到现在,阿信又减掉了20多斤。

▲减肥后

胖的时候,阿信的脖子上有黑色沉积,看起来像没洗干净。瘦下来后,黑色沉积也不见了。阿信觉得这是对他减肥最直观的奖励:“其实减肥真的会上瘾的。”

减肥不是减健康

李医生指出,减肥不是减健康。BMI指数只是一个参考值,并非BMI值达到了或超过了24千克/平方米就不健康。吃得下,睡得着,便得通,体检报告没有指标异常,就不需要太担心。“肥胖确实跟基因也有关系,有些人就是更容易胖,但如果身体没有感觉不适,各项体检指标也正常,BMI指数稍微超过一点,有点微胖也没关系。”她认为,减肥也不必每天称体重,每天称体重容易让人焦虑。一两天的体重波动,增减的是水分,而非脂肪,盯着称看没有意义。同时,体重基数大的人掉秤空间比较大,减肥速度会比较快,而小基数的人掉秤空间比较小,减肥速度也会比较慢。“肥胖的人,多数都有体重焦虑的问题。”

▲李芳莉医生出诊。

李医生说,想要健康地瘦下来,需要控制减肥速度,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才能更健康地瘦下来。她介绍,中医减肥讲究的是身心同调,把心态调整好,同时结合针灸、埋线、饮食调整等方法,调节食欲和饮食结构,拿走身体多余的东西,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

长远减重看坚持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张永建推崇“健康饮食”减重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用健康的饮食模式代替不健康的饮食模式”。“比如夏天爱吃冰淇淋,我会建议把冰淇淋换成水果。饮食里太多肉了,我会建议用好吃的蔬菜替代一部分肉。同样满足了食欲,但又吃健康了。”她认为,长远的减重,最关键的是要看这个方法好不好坚持,能不能坚持下来。“健康饮食”减重法是比较好坚持的减肥方法,只要坚持三年,就形成了新的饮食习惯,建立了新的体重“调定点”,同时避免“垃圾食品”,一般理想体重就会得到维持,不会反弹。

张医生强调,不仅成年人需要体重管理,孩子更需要管理。“控制体重应该从娃娃抓起,人最爱的是自己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自然不会爱吃零食、垃圾食品,这样的话,终身都不会受肥胖困扰。”她提醒,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运动、压力、睡眠等。减肥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代谢水平都各不相同,因此减重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在制定减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结合科学饮食、适量运动、调整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2025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体重管理年”首期三年行动的第一年。今年,深圳各大医院纷纷成立“体重管理中心”,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科学体重管理服务。据介绍,超重、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BMI(Body Mass Index)

身体质量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计算公式为: 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截至2025年,中国诊断超重的BMI临界点为24千克/平方米,肥胖为28千克/平方米。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罗丹/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