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还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上班,是一名年轻的主治医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报纸上一则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招聘广告。深圳,在年轻人心目中是改革开放的热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我和太太一致决定要投奔到深圳这片热土。
从此,我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投身深圳与儿童医院共成长
我投了简历之后就等待消息。1996年底的一天,我接到一个长途电话,要我去深圳面试。1997年,我接到了深圳给天津市儿童医院的商调函。随后,经历报到、试工、参加调干考试,我于当年10月份正式调入深圳市儿童医院。
1997年11月4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正式试营业,填补了深圳没有儿童专科医院的空白。
建院之初,这里条件非常艰苦。我和我太太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3岁的女儿就住在儿童医院的宿舍里,3口人挤在一张床上。医院地处的位置现在是深圳的CBD,可那时候医院周围一片荒凉,白天人迹罕至,晚上医院周围更是漆黑一团,连路灯都没有。当时,很多市民还不知道有这么一所儿童医院,医院白天门可罗雀。我们好几个专业的医生白天就在一个大房间里共同出诊,经常是好来了一个病人,大家“一哄而上”,嘘寒问暖,看诊治病。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不断发展,医院也逐渐发展壮大,门诊楼和住院的病人也逐年增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儿童医院也由原来的一栋大楼变成了两栋,通过了三甲医院的评审,获得了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我本人也随着医院的发展不断进步。2016年被任命为副院长,2019年又被委以院长的重任。
“千里救婴”让深圳速度与温度传遍全国
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历了很多急难险重救死扶伤任务的考验,2022 年的“千里救婴”,更是将深圳医者的担当传遍全国。
福建泉州新生儿患罕见的先天性双侧声带麻痹、Ⅲ度喉梗阻,当时条件下转运风险极高,我们果断派出专家“逆行”到泉州进行手术:“把风险留给医生,把希望带给孩子,这是深圳市儿童医院的信念。”手术成功后,家长对深圳市儿童医院致谢的视频感动6000万网友,纷纷点赞:“深圳速度与温度,是生命至上的最佳诠释。”
我推动的薪酬绩效改革让一线护士的笑容多了,主诊医师负责制改革让青年医生大受鼓舞。数据是改革最好的答案。2021年儿童医院获批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深圳市儿童医院始终位列全国儿童医院前十名,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最高等级A级,排名前八名,稳居全国儿童医院“第一方阵”;2023年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跻身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学科排名前1%,标志着医院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崭露头角;2023年STEM科技量值排行榜儿科学位列全国第九,首次入围全国十强。有6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2023年度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名中位列全国第67位,在全国儿童医院中居第二位;专利转化量居全国第41位,居全国儿童医院第1位。
在我的心里,医疗的“温度”比数据更重要。“小丑医生”的魔术逗笑了住院病房的孩子,患儿进入“怪兽星球”主题检查室恐惧明显减少了,安宁疗护病房的窗台摆满了患儿留下的千纸鹤。全国首个医院公益空间“Vcare 关爱空间”开放第11年,累计接待42万个家庭;医院为贫困患儿募集救助金1.4亿元。
积极履职推动医院周边11家物业向患者开放预约停车
作为市政协委员,我积极参政议政。针对就医患者提出的市儿童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极大地影响市民就医和正常出行的问题,我提交了《关于解决深圳市儿童医院周边道路拥堵的建议》社情民意信息。在市政协领导和医药卫生界别委员的关心和共同推动下,在多次与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协商后,相关意见建议被市委办《民生诉求》刊物编发,推动儿童医院附近的江苏大厦、深圳音乐厅、深圳中心书城等11家物业开放预约停车,有力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该社情民意被评为“市政协2023年度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同时,我作为“委员讲堂”的主讲委员,参与主讲了一期主题为“急救知识进校园——减少儿童意外伤害”主题讲座,让深圳的儿童健康保障,从治疗端延伸到预防端、社会端。
“让老百姓看看真实的儿科医生,也让我们自己照照镜子。”2023年,我们和深圳市卫健委等单位联合拍摄的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刷屏B站,豆瓣9.6的高分背后,是我们的“敢为人先”。
我最喜爱的一句话“我们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从泥巴路上的小医院,到全国排名前十的“儿科重镇”,来深圳创业的28年,是深圳儿童医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缩影,我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我深深地爱着这座城市,爱着儿童医院。深圳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也为这座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市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麻晓鹏)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王雯 二审 桂桐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