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深圳帮扶河源配置的500台“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及培训器材送到河源,并于当天举行交接仪式,这既是一次“健康帮扶”的具体行动,更是深河两地心手相连、守护生命的生动实践。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指挥长、河源市政府党组成员杨雷,河源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黄春垒参加了交接仪式。
近年来,随着饮食和生活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心源性猝死事件频发。《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因病死亡病例中,心血管疾病占比高达40%。而AED是关键的院前“急救利器”,在急救“黄金四分钟”内使用AED,能将患者生存率提升数倍。
为提升河源的公众急救能力,深河指挥部与河源市卫健局、120指挥中心密切协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在全市人员密集场所配置500台AED设备,并配套开展公众急救培训,将AED点位信息接入120指挥调度平台,完善河源公共急救体系建设。这批设备将重点投放在全市交通枢纽、体育场馆、公园广场、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补齐基层急救设施短板,为市民生命健康织密安全防护网。
深河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捐赠设备的同时,我们还将支持河源卫健部门开展‘急救培训进基层’活动。通过设备普及、培训覆盖与全民参与,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希望,通过硬件建设,到急救能力以及后续的运维体系、专家团队和联动机制建设,真正发挥AED设备的急救效用,从而提升城市安全文明软实力。”
黄春垒对深圳市的真情帮扶表示诚挚感谢。他要求全市卫健系统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AED设备的安装部署、人员操作培训和智能化运维管理,不仅要确保设备管好用好,更要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动应急急救能力整体跃升。
一直以来,深圳秉持“河源所需”与“深圳所能”相结合的原则,在产业协作、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惠民项目,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深圳力量。特别是2023年以来,深河指挥部聚焦“健康河源”建设,在医疗领域累计投入帮扶协作资金3580万元,助力深河人民医院、河源市中医院、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和平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提升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深圳市卫健委先后选派近200名医生赴河源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医疗帮扶,助力河源市医疗机构提升软硬件水平。
深河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健康帮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