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秀瑜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应急、自救与互救能力,近日,港铁(深圳)联合深圳市红十字会,在13号线深圳湾口岸站“地铁活力空间”举办了公众急救普及培训活动。
截至目前,由港铁(深圳)运营的4号线、13号线共有89台AED覆盖各车站,实现了“站站有AED、层层有AED”,为乘客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深圳市红十字会专业救护讲师为市民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止血与包扎等突发急症的识别与处置知识,并通过现场演示和实操练习,让参与者有效掌握核心急救要领,提升突发情况的应急救护能力。
“以前在电视里看过心肺复苏,觉得特别专业。今天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尝试了胸外按压和AED操作,发现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掌握救命的关键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希望自己不再慌乱,有能力伸出援手去守护生命。”参与活动的刘女士表示。
扎实的急救能力是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屏障。2025年5月,4号线白石龙站一名乘客突然晕厥,工作人员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AED除颤,为乘客赢得宝贵救援时间;2024年7月,深圳北站也发生类似救助案例,工作员工的专业施救使乘客恢复意识。这些成功处置,凸显了“黄金四分钟”现场救护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港铁(深圳)在员工急救培训方面的扎实成效。
据悉,2025年以来,港铁(深圳)已开展急救培训超900人次,累计培养持证“初级救护员”683名。目前4号线、13号线共有89台AED覆盖各车站,实现了“站站有AED、层层有AED”,为乘客安全出行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接下来,港铁(深圳)将继续积极拓展车站空间功能,开展多元公共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市民出行体验,传递城市人文温度。(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