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英雄 265期 | 肿瘤医院胸外科医生蔡松华:清华学霸的“如履薄冰”

晶报记者 罗丹/文 受访者供图
09-24 08:18
收录于专题:城市英雄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2018年,博士毕业的蔡松华从北京南下深圳,入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是一名与医院共同成长的“老”医生。

从医者真正的蜕变并非技术的纯熟,而是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将责任感转化为精准的行动。赫捷院士教导我们‘精于术、厚于德、勇于新’,这九个字时刻提醒着我。

戴眼镜的蔡松华斯斯文文,从小到大,他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2010年,蔡松华以福建省理科前50名的成绩提前被清华锁定。因为喜欢生物,喜欢显微镜下的细胞世界,蔡松华选择了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本博连读的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18年,博士毕业的蔡松华从北京南下深圳,入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是一名与医院共同成长的“老”医生。

▲蔡松华在给患者施行手术。

学霸的从医之路

高考的当年,计算机、金融是热门专业,但蔡松华却一直有个学医的梦想。可能闽南地区滚烫茶水的饮食传统背后隐藏着健康隐患,食管癌这种病蔡松华常听邻里亲友谈及。这让他困惑,也让他萌发了“学医救人”的想法。另一方面,他喜欢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和享受动手的感觉。“我高中参加过生物竞赛,做生物实验比较多;挺喜欢动手解剖标本,喜欢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世界。”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医学预科学习后,蔡松华进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了更为专注和艰苦的医学修行。从基础医学的深邃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千锤百炼,八年时间,是蔡松华从学生到临床博士的蜕变,也是一场意志、品格和职业信仰的全面锻造。

博士毕业后,蔡松华加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团队。决定加入时,蔡松华有点忐忑,毕竟当时这家医院尚未满2周岁。不过,胸外科是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赫捷院士胸部肿瘤创新团队”依托科室,得益于赫捷院士的悉心指导和资深前辈的耐心引导,蔡松华很快适应新环境与融入团队。赫捷院士常教导团队成员要“站在山顶看全局”,既要关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又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与长远预后,决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手术演示中,赫捷院士常常以举重若轻的操作诠释何为“艺高人胆大”,同时又时刻强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手术态度。“赫老师常跟我们说,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有据可依。”在这样严苛又细致的指导下,蔡松华的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事实证明,蔡松华的选择是正确的:医院建院仅5年,就成功创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后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胸外科团队用实力赢得深圳市民广泛认可,胸外科更跃升为广东省临床重点学科。

熟练来自不断复盘、不断重复

背靠优质平台,蔡松华倍加珍惜每一个成长的机会。回忆起自己独立主刀的首台单孔胸腔镜手术,他说:“尽管术前千百次模拟已化作肌肉记忆,但真实操作时仍会紧张,仍会僵硬。”不过正是凭借过往一遍又一遍的操作,一次又一次的复盘,蔡松华顺利完成了这台不那么复杂的手术。当患者苏醒后轻声道出“谢谢”二字,他顿悟:从医者真正的蜕变并非技术的纯熟,而是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将责任感转化为精准的行动。

“反复练习、不断复盘”的习惯,蔡松华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对于不擅长的题型,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对于做错的题目,不断复盘剖析错误原因,确保不再犯。在医学院,他也是不停地练,不断地复盘。“经常自己买带皮的猪肉、鸡肉,放到胸腔模型里,练切割,练缝合。”睡觉前,蔡松华都会在脑子里“回放”操作,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这种习惯也延伸到了工作中。工作空闲时,蔡松华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看手术录像:看自己的,也看专家大咖的。“这应该是我们大部分医生的习惯。只要能录影的手术,都会录下来放到U盘里,有空就看。”蔡松华会反复看看自己的缝合角度是否准确,看手术操作是不是精准,看术中出血量有没有可能再少一点。

保持敬畏,如履薄冰

晋升主治医师后,蔡松华面临医疗决策、团队管理、全程照护的复合要求,他构建起独特的成长体系:研读肿瘤学前沿文献拓宽视野,追随领域专家手术录像打磨技艺;运用叙事医学搭建沟通桥梁,用通俗话语化解患者恐惧;在MDT团队中锤炼协同能力,让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放射诊断科、病理科的智慧汇聚成个体化治疗方案。

曾有一名老年患者拒绝手术,蔡松华通过耐心解释微创手术的过程,最终打消其顾虑。与患者沟通的过程,让蔡松华深刻体会到:“告知病情不是终点,给予希望才是开始。”

如今穿梭于手术室与病房的蔡松华,始终保持着初学者的敬畏。每周三雷打不动的多学科会诊,他汇聚各科室的意见,淬炼出一把既锋利又有温度的刀刃。

遇到疑难病例,必定提前数日推演手术方案;即便常规手术,也坚持“如履薄冰”的准备态度。“赫捷院士教导我们‘精于术、厚于德、勇于新’,这九个字时刻提醒着我。”蔡松华认为,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工作即是在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本身就是收获和快乐。

蔡松华说,来深圳的第一年,他就喜欢上了深圳,并在这里认识了自己的妻子,成了家,定了居,“立业”也在进行当中。“坦白讲,相较北京,深圳的医疗水平还有差距,深圳要打造好的医学院,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近,蔡松华又多了一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带教老师的身份。他说,很荣幸能成为深圳医疗高质量发展路上的一分子。

人物名片

蔡松华 2018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2024年入选深圳市卫生健康外语专家库-后备专家成员。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罗丹/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