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区蛇口街道湾厦社区再掀便民服务新热潮。继首场“巷往生活·便民集市”举办后,社区党委紧扣“一小”服务主题,推出第二场特色活动——“巷往生活·童享跳蚤市集”。本次活动不仅延续了便民惠民的初衷,更聚焦青少年成长与公益实践,通过跳蚤市场、爱心盒子捐赠、亲子互动等形式,构建全龄友好、共建共享的社区服务生态,进一步丰富了“巷往的生活——家门口的便民街巷点亮计划”的内涵。
聚焦“一小”,拓展全龄服务新场景
作为农城化社区,湾厦社区始终关注流动人口、弱势群体及多元需求。本次市集精准聚焦儿童与青少年群体,通过“党委搭台、能人助力、亲子参与”的模式,将便民服务与公益教育深度融合。活动现场设置了儿童跳蚤市场、公益捐赠区、便民服务区三大板块,吸引超300名社区居民、亲子家庭及青少年参与。旧村十二巷的手撕鸡店等“善意小店”也首次加入,提供优惠美食,让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巷子里的好味道”。
公益引领,培育社区小公民意识
本次活动特别推出“巷往生活·童乐盒子”公益行动,鼓励青少年将闲置物品打包成爱心盒子,用于关爱社区困境儿童。这一设计不仅倡导了绿色循环理念,更培养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与慈善意识。许多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认真填写祝福卡片,将玩具、书籍等物品放入盒中,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一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学会了分享,也让社区更有温度。”
资源联动,深化“善意小店”服务网络
本次市集进一步扩大了辖区资源联动范围。除首期已参与的商铺、能人外,新增多家商户加入“便民服务主理人”队伍,提供义剪、补鞋、配钥、家电维修等低偿服务。社区党委通过前期走访、授牌激励、资源对接等方式,持续优化“便民服务能人清单”与“便民点共建清单”,推动村中商铺从“观望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一名首次参加的商户坦言:“看到首场市集的效果,我们也想为邻里做点实事,社区党委这个平台真的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创新机制,夯实长效服务基础
本次市集不仅是服务的集中呈现,更是社区治理创新的一次实践。社区党委通过“便民微心愿征集”“能人自荐扫码”“好店推荐打卡”等互动环节,持续挖掘潜在资源,为后续绘制“小巷便民服务地图”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活动还预留机动摊位,灵活吸纳政企资源、社会组织加入,逐步构建“固定+流动”“常态+特色”的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便民零距离”。
接下来,湾厦社区党委将持续推进“巷往的生活”项目,如开展“便民服务定向越野”活动,为共建点正式“上牌”,并对优秀商铺、能人进行表彰激励。通过系统化、场景化、趣味化的设计,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让便民服务融入日常街巷,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鲜活样本。
“巷往的生活,就在家门口!”湾厦社区党委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居民共创,不仅补齐了便民服务短板,更激活了社区内生力量,为农城化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这一探索,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力度与温度,也为全区推进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受访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