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25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项赛)总决赛及颁奖仪式在中山落幕。来自深圳的多家企业表现亮眼,其中水杉智算(深圳)大模型、城市之光(深圳)无人驾驶等企业携硬核技术参赛,凸显深圳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更有企业计划借深中通道红利,在中山布局双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深化深中产业协同。
本次大赛吸引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575个项目参赛,60个项目晋级总决赛。深圳参赛项目覆盖环保大模型、无人驾驶环卫、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技术落地性与产业匹配度备受评委认可。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吕刚评价,大赛呈现“世界级水平”,深圳项目代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科创方向,“这些不是噱头式项目,而是能真正赋能产业的硬核技术,与中山等湾区城市的匹配度极高”。
水杉智算(深圳)大模型首席技术官徐旭辉带来的“全国唯一环保领域垂类大模型”,可应用于大气、水文、土壤治理。“我们已与中山、东莞、深圳的环保局展开沟通,珠三角制造业密集,固体与液体废弃物治理需求突出,这正是我们的技术优势所在。”徐旭辉透露,该模型在河北聚焦大气尤其是PM2.5治理,在大湾区将针对性调整技术方向,助力中山等大湾区城市环保治理升级。
同样来自深圳的城市之光无人驾驶有限公司,其投促总监吴佳宸带来的环卫机器人与智慧平台项目,已在全国20余个城市落地,仅深圳就有20多个街道应用,还打造了深圳首个街道级全域无人驾驶环卫示范区。“深中通道开通后,从深圳到中山车程不到1小时,我们计划在中山设立双研发中心,甚至布局生产制造基地。”吴佳宸表示,中山市人工智能协会赛前提供的细致指导,让企业更坚定了在中山扎根拓展的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企业不仅自身积极参赛,还通过协会纽带带动产业链协同。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作为赛事支持机构,已推动多个深圳优质项目与中山产业端对接。吕刚表示,协会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让深圳的AI、5G工业互联网等尖端技术,通过大赛平台更快赋能中山传统制造业,“助力优秀项目在深中两地双向落地,共享湾区发展机遇”。
据大赛组委会统计,目前已有21个项目有意向落户广东,其中6个计划落地中山,不少深圳项目将中山作为拓展大湾区市场的重要节点。广东省侨联副主席邵瑾表示,后续将联合粤科金融集团举办侨界高端项目投资对接会,为深中两地项目与资本搭建桥梁,让更多深圳创新力量通过“侨”纽带,在湾区实现更大发展。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