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好深圳十五五规划!深圳特区报连发3篇系列评论

深圳特区报
09:3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

《深圳特区报》以

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好深圳“十五五”规划

为主题

连发3篇系列评论

体现时代性

——一论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好深圳“十五五”规划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十五五”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十五五”规划,位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坐标之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方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要坚定扛起建设好新时代经济特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之一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好深圳“十五五”规划,必须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气质,鲜明体现时代性。

要坚持前瞻视野与实干精神相结合,胸怀两个大局精准定位,注重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聚焦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为深圳长远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推进“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深圳是创新之城,有着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的显著优势。要深入研判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演进趋势,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海洋经济、算力经济、银发经济、口岸经济、低空经济、首发经济等经济形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域全行业高水平应用,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谋划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深圳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和窗口的历史使命。深圳要以“先行示范”的担当,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点赋予的更大改革自主权,在教育、科技、金融、数据、贸易、治理等多领域,不断掘进、持续突破,持续提升改革成果受益面和深圳改革贡献度。作为开放先锋,深圳当在全国全球坐标系下谋划制度型开放,积极为国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经验。在规划中,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发挥好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重大平台作用,主动对标和对接国际通行做法,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推动其向更高水平跃升。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圳当着眼全国统一大市场拓展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推动外需稳定增长,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作基地、作平台、作通道、作枢纽。同时,做好民生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管理运行各项工作,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站在时代前沿,洞察时代风云,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高水平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提供有力支撑。

把握规律性

——二论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好深圳“十五五”规划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五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凝聚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十五五”规划承载着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历史任务,高水平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深圳要不断深化做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将战略谋划转化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新的胜势。

把握好对稳中求进发展节奏性的规律性认识。

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深圳要坚持稳中求进这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在稳的基调中夯实基础、增强韧性,在进的取向中培育动能、开创优势,坚定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稳是前提。要注重夯实深圳的制造业基本盘,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预期稳定;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提高投资质量、强度、密度,实现消费投资和经济功能稳定。

进是目的。要继续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全面建设创新之城,培育和迭代发展“20+8”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释放生产力,通过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要素聚集能力,为深圳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把握好对统筹协同发展系统性的规律性认识。

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深圳要把握好事物普遍联系和整体发展的辩证法,以系统集成的观念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凝聚经济社会发展更大合力。

从战略全局定目标。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史,就是倾力践行党中央战略思想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胸怀“两个大局”,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中落实国家战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自身定位,建设好新时代经济特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之一,在推动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担当。

向顶层设计要效能。提高改革综合效能,加强产业、金融、人才、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的配合,推动促进各项改革发生“化学反应”;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打造更聪明的新型智慧城市,快速感知民情民意,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统筹落实改革措施,在“最后一公里”实现政策相互支撑、促进。

把握好对以人为本政策供需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深圳要坚持将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制定政策,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不断提升“民生七优”成色,打造新时代的民生幸福标杆。

坚持问题导向。编制“十五五”规划要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增强规划的精准性实效性,坚持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瞄准生态、民生等领域短板,回应城市空间提升、社会治理升级的需要。

天行有常,应之者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要在尊重规律中坚定方向,在顺应规律中把握机遇,在运用规律中勇于创新,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深圳篇章”。

富于创造性

——三论高质量谋划好编制好深圳“十五五”规划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十五五”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机遇期,富于创造性对编制好规划至关重要。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崛起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依靠的正是勇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精神。站在“十五五”的历史关口,深圳唯有以创造性思维破题,以创造性路径突围,方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尖兵。

创造性,体现在制度创新上。深圳经济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一以贯之的制度创新。今年6月,《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公布,为深圳加速推进制度创新发出了新指令。展望“十五五”,深圳当继续以制度创新降低体制成本,以先行示范探索重点领域改革的路径,以观念更新突破区域及部门间的利益藩篱。尤其是前海、河套等平台要进一步深化规则衔接,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职业资格互认等,勇闯改革“无人区”。

创造性,体现在产业创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圳没有局限于传统制造业,而是敏锐捕捉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机遇,形成了完备且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这是深圳成功的密码之一。如今,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深圳要在“十五五”规划中,以创造性思维引领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打破路径依赖,敢于“破界”思考,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域全行业高水平应用,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在以智能、绿色、健康发展等为特征的未来产业上,要以硬核制造为基底,以前沿突破为牵引力,前瞻性地进行相关规划布局。

创造性,体现在区域协同发展创新上。“十五五”期间,深圳要创造性地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深度合作。比如,将前海所形成的改革创新成果,加速向珠江西岸城市输出复制;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等。要走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道路,在更大区域内优布局、促联通、谋发展,携手周边打造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创造性,体现在社会、环境等领域的治理创新上。在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环境优化上,“深圳蓝”“深圳绿”已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十五五”期间,深圳要进一步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加快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营造国际一流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空间。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十五五”规划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当前中国工程师数量巨大,深圳可以携手香港强强联合、用好“工程师红利”;着力引入青年一代的科学家与创业者,吸引更多人到深圳创新创业,使深圳进一步成为全球原创技术的源头产地等。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创造性”的探索。对深圳来说,“十五五”规划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也是一场富于想象的创新实践。只有赋予规划创造性,在产业发展、区域协同、城市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才能为经济特区赋能、为先行示范区提质、为大湾区建设增效,在新的发展阶段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