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九月的第一阵“凉意”,不只来自空调房,还来自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和教室里冷不丁空出来的座位。
9月11号晚,中国CDC官网发布了2025年第36周(9月1号至9月7号)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检测数据。
这是开学第一周的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流行情况,不出所料:流感核酸阳性率继续上升,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比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3.1%。从第33周的1.5%算起,第34周和35周的涨幅分别是0.4和0.6,第36周达1.0,涨幅居首,检出率相比4周前已经翻倍。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省疾控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也亮起“提示灯”:最近一个月,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检出率呈波动上升态势。
图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月第一周(第36周),广东省哨点医院门急诊中流感病毒阳性率高达11.01%!这意味着,每100个因发热、咳嗽等症状就诊的病人里,至少有11个确诊感染流感病毒。
而其中的“主力军”,正是大家熟悉的H3N2甲型流感病毒。
相比往年,今年流感活动提前明显。看来,流感病毒也“卷”起来了,不再按常理出牌。面对这一变化,我们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01
为何今年流感爱“抢跑”?
流感病毒,尤其是H3N2亚型,是出了名的“变装高手”。它通过不断的变异(学名叫“抗原漂移”),尝试绕过我们人体免疫系统的记忆防线。今年它可能又成功换个“马甲”,更早地找到了传播的机会。
再加上初秋天气多变,忽冷忽热,人体呼吸道适应性下降,也给病毒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所以,别再以为流感是冬天的“特产”,它已提前到来,我们的防护必须前置!
02
哪些人最需要提高警惕?
流感病毒“欺软怕硬”,专挑“软柿子”捏。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属于以下群体,请立刻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家里的“老宝贝”: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祖国的“小花朵”: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
重点保护的“准妈妈”:孕期及围产期妇女;
有基础病的朋友: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这些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出现肺炎、心肌损伤甚至暴发性心肌炎、坏死性脑病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03
三大防护策略助你轻松御敌
面对流感,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三项“防感战术”,帮助大家有效应对——
战术一 最强武器: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就像是给人体免疫系统一次“军事演习”,让它提前认识并记住病毒。如果未来发生感染,也能快速反应,轻松将病毒拿下,极大降低重症风险。现在接种,正是最佳时机!
战术二 日常神技:物理防护
✅ 洗手!洗手!还是洗手!
学会“七步洗手法”,用流水和肥皂,把病毒冲进下水道。
✅ 戴好“社交护身符”
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正确佩戴口罩。
✅ 常给房间“换换气”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让新鲜空气把病毒“吹跑”。
✅ 练就“优雅的喷嚏”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做一个有品的病毒“终结者”。
战术三 雷霆手段:及时就医,尽早服药
若突然出现高烧(一般超过39℃就算)、肌肉酸痛、头痛、咳嗽等症状,别硬扛,尤其是高危人群,应立即就医!
好消息是,国家流感中心数据显示,所有H3N2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奥司他韦)和聚合酶抑制剂(代表药物:玛巴洛沙韦,5岁以上使用)敏感。
在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黄金窗口期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病情。
H3N2已提前在广东“刷起了存在感”
但只要我们
打好疫苗、做好防护、及时就医
就能稳稳接住它的这记“偷袭球”
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
请收好这份“防感攻略”
分享给身边的人
让我们一起健康、快乐地
迎接秋天~
(和快要到来的国庆小长假)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