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云章之美,颂时代新貌!“云章——2025创作展”呈现多元探索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09-18 07: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气象峥嵘的文艺作品折射出鹏城蓬勃的艺术创作力。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主办的“云章——2025创作展”正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展出。此次所展出的十余位艺术家的近百件原创文艺作品,涵盖美术、文学、摄影、公共艺术等不同艺术门类,充分展现出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专业文艺队伍的创作水平和学术、专业能力。

艺术创作芬芳满枝头

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一年一度的创作展,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学术精神,以人民公益为先,与时代同脉搏共呼吸,自创作中心成立以来,依次以“启航”“奋翼”“笃行”为名举办年度创作展,寓跬步千里之志,寄磋砺奋发之思。

此次展览的名称取自《诗经·大雅》的“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后世文史踵接,藻绘继轨,皆以“云”载人文,“章”为心印。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2025年的创作展以“云章”为题,亦是创作中心文艺家对传统文脉的当代回应。

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副主任杨晓洋介绍,本年度创作展以“云章”为题,展现艺术工作者的多样化探索,呈现出深圳文艺的繁荣风貌。“与过去三届不同,本年度创作展集中展示中青年艺术家的探索和成果。这批年轻的艺术工作者不断以开拓的精神,笔耕不辍,在此次创作展中也交出自己的答卷。”

“通过这次凝聚心血的创作展,展现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多样化探索”,该展的项目负责人方晓龙说。

艺术家与深圳的“双向奔赴”

此次展览聚焦艺术家丰富多元的创作,以其独特的“深圳气质”,讲好新时代的“深圳故事”。

走进展厅,杨晓洋创作的一组三联长达320公分的都市水墨作品《从梅沙尖远眺盐田港》吸引观众的目光。他延续过去从事都市水墨创作的体验和技法,探索都市水墨创作的更多可能性和水墨实践。在盐田港这一题材上,杨晓洋在不同的时期创作过多幅,其中广为人知的一件曾入选过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东方巨港-璀璨盐田》,曾代表中国艺术家登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连续展播,得到广泛关注。

杨晓洋 梅沙尖远望盐田港 100x200cm 纸本水墨 2025

杨晓洋介绍,这件作品是他攀登梧桐山麓山梅沙尖观景平台偶然发现,从这个角度全景表现繁华的盐田港及盐田区的璀璨夜景,视觉表现的角度可更加辽阔和丰富,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此件作品。“深圳的艺术家一定要扎根本土、立足本土,用心用情用力来描绘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希望以此特殊角度来表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所取得的成就。”

肖像画创作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艺术家郝强带来的《肖像系列》展示着他在人物画的最新探索。画面里笔触奔放,不光是对象所呈现的形象,同时还有作者当时的感受和心理。

郝强 肖像系列 (5)120x90cm 布面油画 2024

艺术家任四四,近年来围绕“山”“水”“城”进行创作。展出的作品《银湖的雨季》描绘的是他工作所在地银湖的草木风景。他笔下的蓊郁草木让人联想到南方的气候。任四四表示,“在创作城市主题的作品时,我更愿意关注当下,重视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把对日常生活片段的凝视转化为作品。”

任四四 银湖的雨季 24.2x720cm 纸本水墨 2025

文学版块展出了作家吴君创作于2025年的最新小说集《阿姐还在真理街》。该文以六个中篇故事编织出城中村的生存图谱,让“真理街”这个真实存在的地名,成为映照时代变迁与人性微光的棱镜,再一次以文学为城市记忆存档。作为深耕深圳题材近三十年的“城市书写者”,吴君始终在“在地性”与“普遍性”间寻找平衡点。

颜晓萍《共沐蓝天》165x222cm纸本、水墨、土、矿物色、箔 2025

都市丽人群像生动展现出女性的魅力,艺术家颜晓萍带来的《共沐蓝天》《华光》等作品,通过色彩、人物造型的关系,展现出都市女性的自信与优雅,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扎根生活,表达时代新貌

滋养文艺的土壤是丰厚、富饶的社会生活。此次展览也涌现了不少扎根生活的精品。

方晓龙 侗寨人家之一 110x157cm 水彩纸本 2025

艺术家方晓龙此次展出了水彩作品《侗寨人家》系列。画面以俯瞰的视角、恰到好处的墨色、巧妙的构图,展现出侗寨厚重的文化底蕴。方晓龙介绍说,这批作品是他今年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深入侗寨写生创作而成。“中国美协举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展现美术里的新时代。我响应号召,今年来到侗寨采风写生。侗寨的鼓楼、风雨桥、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都给我带来很多创作灵感。”在他看来,艺术家要走出方寸之地,发现新的生活领域,扎根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张钦 繁祉并茂 175x170cm 纸本水墨 2025

寻常草木,郁郁葱葱。艺术家张钦展出作品《寻常草木》以及《繁祉并茂》,设色优雅,格调不俗。她表示,这些在深圳这座公园城市中比较常见的绿植,是她日常热衷观察的对象。在她眼里,绿色是深圳的一个鲜明色彩,能让人感受到深圳的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更开放更包容更实验

承袭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家古秀玲,一直守正创新,不断突破。此次她带来的作品《清流许许 修竹依依》比尺幅比以前作品大得多,将近三米。近年来,她一直围绕竹子这一传统题材进行创作,并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在这件作品和《绿筠》系列中可以看到一些新尝试和探索。她表示,创作展本身让艺术家之间互相切磋,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实验性,也给艺术家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古秀玲《清流许许 修竹依依》160X291Cm,纸本水墨设色,2025

苗瀚文近年来持续在抽象水墨领域不断探索。《粉末流光》系列展现出他在艺术本体语言方面的思考。他表示,在创作中尝试更多的材质,探索更多可能性。他希望他的作品能让观者有不同的遐想。“艺术的表达是一种交流与对话。”

苗瀚文 《粉墨流光》-12 180X168cm 纸本设色 2025

王文科一直专注于摄影领域的创作。他参展的作品是《物灵栅》系列,这是他在国家艺术基金培训时所创作的作品。“我想表达的对工具的思考,希望通过这次创作展,把所思所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王文科《物灵栅》系列 摄影作品

据悉,该展将持续至10月7日,观众可免费观看。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