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国文化遇上中秋!港中深学勤书院游园会:非遗、科技、国际范儿齐亮相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黄煜玉 甘泉晔 文/图
09-17 11: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桂香满溢的九月,中秋之意渐浓。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勤书院华灯璀璨、人声鼎沸,一场以“三国群英会”为主题的中秋游园会在汉服翩跹中温情启幕。作为一所始终践行“融会中国与西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办学理念的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借此次游园会,以三国文化为魂、中秋佳节为脉,邀近千名师生、市民与国际友人共赴盛宴,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中,让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承传统文化之根:以三国IP活化千年文明

本次游园会深度锚定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内核,以“三国群英会”为主题,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感、可玩、可体验的沉浸式场景,让千年文明“活”在当下。

活动现场,仿真战马披甲伫立,金戈铁马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非遗糖画匠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赤兔马、月英执扇等三国元素在铜板上转瞬成型,甜香里裹着非遗技艺的温度;“草船借箭”“三国掷乾坤”“月下赤壁猜谜”等互动区前,参与者或凝神投箭、或择阵营呐喊、或驻足解谜,在游戏中触摸三国故事的肌理,在欢笑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裳赁轩的汉服体验,到群雄剧场的经典台词演绎,再到周瑜军帐的“寻密信”互动,每一处设计都紧扣中华传统文化脉络,既还原了中秋“团圆、赏月、品趣”的传统习俗,又以三国文化为载体,让师生与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历史、爱上传统,彰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耕与传承。

融中西多元之趣:以开放姿态绘就团圆图景

“融会中国与西方”的理念,在这场游园会中化作生动实践。舞台上,传统与现代艺术碰撞出惊艳火花:开场舞《兰陵王入阵曲》气势恢宏,尽显东方古典舞的磅礴;原创说唱《天地》节奏强劲,用现代音乐语言诠释文化态度;学勤合唱团同学分别演绎的《曹操》《月亮代表我的心》,舞蹈队呈现的《破阵乐》《寄明月》,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青春潮流的活力。

更令人动容的是,众多国际生主动换上汉服,或参与猜谜游戏,或欣赏中国舞表演,在衣袂飘飘间感受中华节日的温情,在跨文化互动中搭建起友谊的桥梁——这正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放包容气质的缩影,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此共享团圆,共品文化之美。

此外,华为、荣耀、小鹏等知名企业的入驻,将前沿科技与校园文化巧妙融合。Formula X赛车模型、AI相机等现代科技元素,与传统糖画、汉服体验相映成趣,既丰富了活动业态,更展现了学校以现代视野激活传统文化、以多元资源赋能文化传承的创新思路,让传统文化在与科技、商业的对话中,焕发与时俱进的活力。

践书院育人初心:以文化浸润传递“修己善群”精神

月光下,学勤书院院长顾阳教授与各栋舍监的中秋祝福温暖人心,师生们在台前幕后的忙碌身影、参与者间的互助互动,都让“修己以善群,励行致良知”的书院初心愈发鲜明。

这场游园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生动的育人实践——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历史、认同文化;通过跨文化的互动,让学生学会包容、懂得共情;通过校企联动的体验,让学生开拓视野、链接社会。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黄煜玉 甘泉晔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