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放垃圾扫码立得“零钱”!深圳超六成住宅小区已设智能回收箱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文/图
09-17 10: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市民踊跃使用智能回收箱分类投放可回收物。

手机扫一扫,废品“码”上变现,“深i回收”智能回收箱“俘获”越来越多市民的心。近日,记者从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获悉,今年以来,深圳加速推进智能回收箱进小区,目前,全市住宅小区布设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约4500台,覆盖率超65%,科技、便捷的智能回收激发市民通过攒“零钱”来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我妈每天可积极了,把家里能回收的都拿去分类了,现在攒到100多块了!”近日,家住福田区的梁小姐兴奋地向记者分享她的母亲周奶奶使用小区智能回收箱的“成果”。周奶奶将家中的快递盒,牙膏、药品的包装盒,以及小孩子的文具包装盒、矿泉水瓶等物品,分类整理出来拿到楼下,用手机扫一扫回收箱上的二维码,箱子就打开了,东西丢进去,立马称重,手机上就“收到”钱了。“很方便,老人自己操作没问题。”周奶奶表示,虽然每次的钱不多,但感觉很有价值,既为环保出份力,自己也有收益。

曾经卖废品困难,现在废品成变现“神器”,如此“顺手”,让智能回收箱的忠实用户越来越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小区,大人孩子全家齐上阵;有的小区居民向物业反映智能回收箱很快就满溢了,希望加大清运频次;有的小区物业向街道申请,在小区增设智能回收箱。

“满了,满了。”参与深圳垃圾分类回收的企业“深回收”负责人梁静介绍,近段时间,公司的清运人员很忙碌,有的小区清运一次后马上又满了,有的小区一天清运了两次。梁静感受到,今年,智能回收箱广泛投入使用以来,不仅提升了市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更提升了回收的成效。以前很多矿泉水瓶、金属瓶混入到其他垃圾中去了,一些商品包装盒也很少回收到,现在通过智能回收箱,它们的回收量都增长了。

智能回收正将深圳的垃圾分类从公益行为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活动,形成“分类回收—资金激励—全民参与”的良性循环。今年,深圳推出了“深i回收”便民服务品牌,吸引了16家回收企业参与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进小区工作,共同构建了一个覆盖广泛的回收网络。企业依据市场行情、收运成本等因素,确定回收价格。市民可通过“美丽深圳”微信公众号一键查询,动态获取附近回收箱网点位置等信息,让可回收物循环利用“看得见、摸得着”。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