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让见义勇为成为南粤大地的温暖底色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09-17 08:2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和全省见义勇为工作会议昨在广州召开。这不仅是一次表彰与总结,更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在广东,见义勇为不仅仅是个人瞬间的道德抉择,而是正被系统性地塑造成一种社会风尚,不断筑牢“平安广东”的坚实堡垒。

见义勇为,是社会正义最直观的体现,也是衡量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人文温度的标尺。据统计,党的二十大以来,广东共依法依规确认见义勇为行为2000余例、见义勇为人员3500余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无数普通人在危难时刻迸发出的非凡勇气。正是这些闪耀人性光辉的个体,共同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时代群像,雄辩地证明,见义勇为早已从“孤勇者”的偶然闪现,沉淀为融入市井烟火的自觉行动,成为广东这片热土上“粤来粤多”的温暖标识。

英雄的涌现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广东为“行善者”撑腰、为“勇为者”解忧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贯通的评定与保障工作体系,出台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广东为见义勇为者编织了一张从荣誉表彰到生活实际,涵盖“教育、入户、就业、住房、医疗、公益捐资”等全方位的立体保障网络,用一种可持续、可信赖的社会机制,让凡人善举得到最及时的肯定与最温暖的回应,为见义勇为者筑起最牢靠的后盾。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见义勇为的价值,在于传递出一股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在广东,见义勇为主题公园成为亲子教育的生动课堂,校园里关于“见义智为”的讨论此起彼伏,网络上“广东好人”不断被刷屏……这些温馨的场景,表明广东正齐心协力将见义勇为的文化基因植入社会肌理,让见义勇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壮举,而是内化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生活态度,显现为一种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的社会新风尚,成为南粤大地的温暖底色。

万千微光汇聚,温暖希望同行。当最广泛的群众参与被激发,平凡的善举便能汇聚成时代暖流,为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注入不竭的群众力量与道德滋养,共同托举出一个更平安、更温暖的广东。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