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助力生物医药产业成就健康生活 | 聚焦“20十8”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知识产权系列报道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何泳
11-03 10: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沿着坪山区锦绣路一路向东,在这条3.6公里长的“BT(生物技术)大道”上,赛诺菲巴斯德、微芯生物等逾200家生物医药企业陆续映入眼帘。

放眼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市各区点状分布、多点开花,主要分布在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新区等区域,生物医药企业类型多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领先,形成以医药、医疗器械与精准医疗为主要组成的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条,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居全国前列。

深圳是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夯实生物医药领域先发优势和产业基础,集群创新能级不断提升。作为“20十8”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通过知识产权创新,让整体实力不断向高处跃升。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生物医药公司,感受知识产权带来的澎湃动力。

专利全球布局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瑞德林)采用新一代合成生物技术,专注于实现肽、蛋白、糖、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原料的绿色生产。截至目前,瑞德林已实现司美格鲁肽、S玻色因等数十种绿色活性原料的规模化生产,累计为功效护肤、生物医药、营养健康、动物营养等领域超2000家知名企业提供高品质绿色活性原料。2025年初,瑞德林获评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

瑞德林作为“20十8”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何能在短短数年时间成长为的绿色活性原料龙头企业?瑞德林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刘建道出其中奥秘:通过知识产权抢占战略制高点,让绿色科技成就健康生活,致力于成为绿色活性原料全球领导者。

目前,聚焦合成生物学等核心领域,瑞德林累计申请专利228项(发明226项,实用新型2项),发明专利占比达99%,已获得专利授权59项,已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7件,覆盖美国、欧盟、日韩等化妆品原料主要市场。在品牌与数字化资产方面,已注册国内商标33个、马德里国际商标11个,构建“原料成分+技术品牌”双矩阵;取得软著19件,覆盖配方AI算法、原料溯源管理系统。

瑞德林的部分专利,通过酶工程改造、多酶协同催化和固定化等技术,解决了传统生物制造效率低、污染高、成本不可控的难题,实现了催化效率与产物纯度的双重突破,反应催化性能提升近2倍,纯度均可达99%以上。结合工艺集成优化和绿色生物制造,推动NMN、玻色因等高价原料的规模化生产,为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瑞德林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开展合作研发,强强联手加速技术突破。另据悉,部分专利转至子公司实现核心技术整合,优化资产结构,防控风险,提升产业化效率30%+,构筑全球专利壁垒。

据瑞德林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已正式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作为推动企业创新战略落地的核心职能机构。该部门全面统筹公司知识产权的规划、申请、维护、运营及风险防控工作,构建起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等全类型知识产权的管理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知识产权部门以“技术驱动、前瞻布局、价值转化”为原则,围绕公司核心技术和重点业务领域,系统开展知识产权的挖掘与布局。通过组织技术团队与专利工程师深度对接,定期开展技术交底书撰写培训与评审,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及时、高质量地转化为专利申请。

在知识产权产业化方面,公司积极探索“知产服务创新”路径,推动知识产权从“静态资产”向“动态价值”转化。知识产权部门联合研发、市场与法务团队,建立知识产权与产品开发、市场推广、投融资活动的联动机制。例如,针对高价值专利,开展专利导航与布局分析,指导产品迭代方向;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运营;同时,将核心专利纳入产品竞争力体系,提升市场壁垒。此外,公司与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其在专利撰写、申请策略、国际布局、专利分析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协助公司提升专利质量与申请效率。服务机构根据公司提供的技术交底书,进行专业化的权利要求撰写、专利性分析与风险规避设计,确保专利申请的授权率与稳定性。这一协同机制不仅大幅缩短了专利申请周期,也显著提升了专利的法律价值与产业应用潜力。

深圳普瑞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简称:普瑞金)成立于2012年11月16日,是一家专注于细胞药物与纳米抗体药物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球唯一融合两类生物药研发的技术平台。据普瑞金创始人栗红建介绍,普瑞金是以“为临床治疗开发急需的细胞与基因药物”为公司使命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截止2025年5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91项,已授权专利50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海外发明专利13件,核心项目PRG1801专利已通过PCT进入全球,并在全球多区域开展技术授权合作,实现商业变现上亿元。

栗红建表示,公司下一步的IP战略和规划是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新生态,将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深入理解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灵活运用各种专利保护工具,以技术迭代为主线,对公司自主研发产品,从平台元件、平台、产品+平台等层面实现全方位、多元化布局,同时积极促进IP资产商业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

专利研发突破技术壁垒构建核心竞争力

专利研发虽艰难,但却是突破技术壁垒、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从研发投入看,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通过打造鹏城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光明科学城、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等重要载体,深圳的创新基础持续夯实。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1万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达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3.3%、总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推动基础研究能力实现新提升。

刘建感叹:“在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让企业专注创新。以华为海思芯片研发为例,面对国际技术封锁,其坚持十余年投入数千亿研发资金,最终实现麒麟芯片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这种战略投入不仅保障了企业生存,更推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升级。专利创新创造的不仅是技术护城河,更是行业话语权。瑞德林深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成立之日起,就持之以恒投入研发。”

要取得突破必须要有顶尖人才。瑞德林拥有2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占比超过50%,研发投入和规模位居国内同类企业前列。数十位来自全球知名药企、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国家和地方高层次人才在瑞德林全职从事研究工作。产业化专家团队在化学工程、发酵工程、酶催化反应工程、纯化工程、工厂设计等领域有20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前后端人才的合理搭配,帮助公司更快穿越产业化壁垒。瑞德林先后获评深圳市和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也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024年公司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肽类与糖类的生物合成关键技术研发也获批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

300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国内三甲医院覆盖率约70%,全国排名前100的医院有74家是该公司用户,产品已远销117个国家和地区……交出这一份优秀成绩单的企业,是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亚辉龙)。面对当时国内被国际四大巨头公司占据了90%的市场,相关技术被封锁的背景下,亚辉龙通过自主创新这条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截至2025年5月31日,集团申请专利731件,其中PCT专利64件,发明专利433件,授权专利256件。

亚辉龙董事长胡鹍辉说,从产品的市场需求调研开始,知识产权活动便开始发挥作用。风险防御、技术创新、市场突破,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也是公司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防御侵权的“盾牌”,更是主动塑造市场、驱动增长、构建壁垒的“战略武器”,让企业通过自主创业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未来的市场竞争是知识产权之争。”胡鹍辉指出,亚辉龙结合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实际情况,持续完善公司知识产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执行体系,从制度机制上为知识产权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逐步促进公司研发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促进知识产权的发明和运用转化能力;增强知识产权的维护能力,对侵权行为“零容忍”,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强化公司内部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工作,树立知识产权的意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据悉,亚辉龙自成立初期就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主持公司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并设立了法务部,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全方位提升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水平,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发展路线,增强全体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效地保障和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知识产权影响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公司创新发展和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公司已运行GB/T29490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多年,并已通过国际标准ISO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体系认证。目前公司已构建起了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为核心、各部门知识产权联络员为支撑、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立体管理格局,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知识产权构筑良好的营商环境

从创新产出看,2024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3.68万亿元、增长5.8%,出口总额连续32年居全国城市首位;科技创新领域,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占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公开总量的86.62%。2025年1-8月,全市国内专利授权量13.88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23万件、商标注册量16.39万件,均居全国第一。

企业扎根深圳多年,胡鹍辉对深圳的知识产权氛围赞不绝口。他说:“深圳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深圳作为中国创新引擎,其知识产权生态的持续升级为企业提供了公平的、自由的创新环境。我们已切身感受到在这种环境当中所获得的支持。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下,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壁垒构建,加紧产学研融合的技术产业化,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提高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价值。”

多年来,我市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深圳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率先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城市试点、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试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数据知识产权试点、香港创新主体专利快速预审服务等工作;建成了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重大平台。知识产权构筑的良好的营商环境,刘建认为企业受益匪浅。他表示,在融资创新方面,瑞德林利用深圳首推的“专利+商标”组合质押模式,获银行授信;在合规支持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定期发布《化妆品原料专利预警报告》,让企业规避侵权风险。

展望未来,刘建建议,建设生物计算专利预审通道;进一步强化跨境保护;完善生物安全合规指引,明确基因编辑酶在化妆品应用中的专利披露边界,降低法律风险。这些前瞻性举措的协同推进,将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同时也为企业专利技术发展提供明确方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栗红建建议,对于未来产业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对于通过PCT途径向国外申请且经过有关专利审查机构实审,获得授权国际发明专利,按照注册费、审查费等官方费用的一定比例予以资助;支持重点企业申报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服务备案主体,提高专利申请质量与评审速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应对能力。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