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025新材料与具身智能硬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办,现场启用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智慧枢纽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新材料产业创新全链条需求,整合专利导航平台、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及保护工作站服务平台等,形成覆盖创新前、中、后期全链条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为深圳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

三大平台功能互补、协同发力,护航新材料全链条保护
据了解,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智慧枢纽服务平台基于新材料产业创新全链条需求,由三大专业服务平台有机整合而成。
其中,专利导航平台定位为产业专利导航与战略决策,专注于创新前期,为产业规划和技术研发提供专业的专利信息分析和战略决策支持。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以专利转化与运营服务为定位,着眼于创新中期,提供专利评估、交易许可、转化孵化等一站式运营服务。保护工作站服务平台提供法律保护与维权援助,聚焦创新后期,为企业提供快速审查、法律咨询、维权援助等专业保护服务。

此次平台升级完成了系统整合与功能优化,三大平台通过构建起互联互通、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助力深圳持续建设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具身智能赋能新材料,跨界对话引领产业新风向
本次活动以"破界·聚势·共生"为主题,吸引华为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等科研机构与相关企业代表参加,市工信局相关部门领导出席,共同探讨新材料与具身智能跨领域融合的创新路径与未来机遇。活动不仅打造了一场技术分享与思想碰撞的交流盛会,更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搭建了高效对接渠道。

“具身智能作为新一代实验工具,可助力新材料创制。目前,我们在实验室构建AI辅助的材料研发中试服务平台,以AI参数优化模型助力新材料制备等,实现较高精准度,助力缩短研发周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材料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喻学锋表示,他们通过打造“知行合一”的自主实验矩阵,实现材料创造,同时引入计算智能提升实验准确性,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未来,他们还将开发轮式、双臂、类人形机器人,助力新材料新工艺新生产等。
华为云深圳解决方案高级专家翁一啸也系统阐述大模型技术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路径,描绘了AGI时代下智能体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技术蓝图。中国稀土集团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磁性材料产品专家在报告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实验案例,深入解析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在机器人关节电机中的关键作用。南京聚隆科技股份专家则系统介绍了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在机器人结构件中的创新应用,分享了材料选型、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实战经验。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协办,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支持。活动还特别设置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广环节,重点介绍了该区在政策扶持、空间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