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5中国(深圳)湿地教育CEPA研讨会在深圳福田顺利举办。活动以“深化红树国际对话,推动湿地繁荣永续发展”主题,结合国际红树林中心研讨班开班仪式,继续作为中国自然教育大会湿地教育边会,邀请了国内外红树林保护及湿地教育领域代表,围绕湿地教育研学和多元合作等话题开展研讨,促进跨国界、多领域、高水平的湿地教育CEPA交流合作。
活动由深圳广电集团首席主播吴庆捷主持,在福田区下沙小学同学们带来的《聆听》舞蹈中拉开帷幕。
中国林学会、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福田区人民政府、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单位领导莅临本次活动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活动的期望。
国际代表齐聚深圳,共享红树林湿地保护经验
为呈现红树林湿地保护及CEPA国际经验,推动跨国、跨领域交流与合作,活动邀请了包括国际红树林中心、柬埔寨、马达加斯加、福田区水务局及红树林基金会等代表做主旨报告。
来自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彭鹏面向各国嘉宾,系统介绍了中心的成立背景、架构与运营理念、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等内容。
柬埔寨环境部自然保护区总局潘・查纳具体分享了该国保护区管理战略,从国家管理部门到在地社区等多方参与推动自然资源保护的模式,以及当地红树林面积减少的原因、挑战、尝试经验及未来发展方向。
马达加斯加红树林专题组成员、联合国粮农组织马达加斯加办公室生物多样性与森林和景观恢复项目协调员马妮特拉拉,就马达加斯加的红树林分布及退化原因,当地红树林资源优势与保护成果、技术使用和仍面临的挑战进行介绍。
深圳市福田区水务局局长刘慕军围绕绿美福田,分享了福田区在整个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践行的一系列前瞻性、精细化的举措;通过调动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湿地共治,将湿地教育融入市民生活,塑造湿地文化符号等经验总结。
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执行理事长孙莉莉,从机构角度出发,围绕深圳自然教育发轫,政府引领及社会共建的社会化参与模式发展,以及近年来的湿地教育国际化成果进行展示。
此次活动,还邀请了来自柬埔寨、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塞拉利昂、伊朗和中国的代表一同参与“湿地教育合作:共筑红树林未来”圆桌讨论环节,就各国红树林湿地教育的典型模式与旗舰案例、跨领域跨国间的合作实践进行分享。
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国际红树林保护与湿地教育差异化经验交流、深圳湿地保护成果与中国湿地教育成果推广提供了良好契机。多位国际嘉宾在现场表示,各国都存在获取更多国际间红树林保护、湿地教育以及社会化支持经验的需求,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各成员国的独特实践经验、案例成果、面临的挑战和思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和学习平台。
共商湿地教育多元合作与走向国际的中国湿地
湿地教育CEPA(CEPA:Communications,Capacity Building,Education,Participation and Awareness)是湿地公约中针对湿地宣传和教育的行动计划,更是全球各国参与湿地教育工作的通用语言。湿地公约将湿地教育CEPA作为实现湿地保护事业的重要工作策略。
湿地保护工作离不开湿地教育CEPA 的良好推动。而湿地教育开展的场景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其中学校、教育机构及科技场馆等场地是重要的开展场景。
在下午“湿地教育的多元合作”主题工作坊上,来自泰国、深圳、广州、北京、南京的学校院所及相关教育机构代表,围绕各自在地开展的CEPA湿地教育活动模式与实践经验,展开分享与交流。
现场还展示了《口述岁月·福田》访谈,回顾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被用心守护的历程。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诗敏 二审 王雯 三审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