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尺 | 评论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李跃
08:4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锻造一支有竞争力的教师队伍,是深圳打造教育强市的核心密码之一

一年一度,第41个教师节如期而至。

连日来,市民中心广场、京基100大厦、华润大厦等城市地标纷纷亮灯,向全市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今天,本报以跨版形式,推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受表彰教师名单及其介绍。它们以不同方式向教师表达特别的敬意与祝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锻造一支有竞争力的教师队伍,是深圳打造教育强市的核心密码之一。

近些年来,深圳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引了一支高素质的年轻的教师队伍,不少深圳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南粤名师的称号,甚至在全国性学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这些与城市气质相吻合的特质,也让人们看到了深圳教育的一些鲜明特质。

看到了“快”与“慢”。

“快”意味着速度。近些年来,深圳教育的崛起速度有目共睹。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培养省级各类工作室主持人57人,市级各类工作室主持人352人。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24年,全市优质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达91个,实现了各区全覆盖,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而高等教育更是迅速成长为“教育新势力”,2025年,深圳已拥有17所正式运营高校。

“慢”意味着沉淀。深圳教育的一大特质,就是注重“人”本身的成长。深圳明白,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无论是让教师成为“阅读推广人”,还是推出自然教育、每天一节体育课等,都体现了对教育本质、对成长沉淀过程的尊重,避免让学生异化成学习与考试的机器。

看到了“守”与“创”。

“守”即坚守。时代是快速变化的,但总有一些经过时间淬炼的教育理念,历久弥新,值得被坚定守护。从孔子到苏格拉底,中外教育传统皆重视师生间的心灵互动。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指向的皆是这样一种教育认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完整人格的引领者。很多深圳教师正是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于变革之中坚守教育的初心。

“创”即创新。深圳教师总体年轻,来自五湖四海,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打破僵化的教育思维,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具亲和力,更容易推行一些具有开拓意义的教改经验,甚至将课堂变身为各种“创意工坊”。

现代教育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出一群具备现代眼光,具备历史纵深感与国际视野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不是去个性化,张扬人文精神而不是将教育工具化。在教师节这个特殊节点,不妨一起思考:如何让更多教育工作者拒绝浮躁,“仰望星空”?如何进一步打破条条框框,让更多富有教育理想的优秀教师有机会脱颖而出?如何在教育领域发出更多来自深圳的改革先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教育是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尺,城市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涵养。期待深圳教育继续赋能城市成长,绘就一派欣欣向荣、活力奔涌的壮丽图景!

编辑 刘彦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