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第41个教师节如期而至。
连日来,市民中心广场、京基100大厦、华润大厦等城市地标纷纷亮灯,向全市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今天,本报以跨版形式,推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受表彰教师名单及其介绍。它们以不同方式向教师表达特别的敬意与祝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锻造一支有竞争力的教师队伍,是深圳打造教育强市的核心密码之一。
近些年来,深圳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引了一支高素质的年轻的教师队伍,不少深圳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南粤名师的称号,甚至在全国性学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这些与城市气质相吻合的特质,也让人们看到了深圳教育的一些鲜明特质。
看到了“快”与“慢”。
“快”意味着速度。近些年来,深圳教育的崛起速度有目共睹。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培养省级各类工作室主持人57人,市级各类工作室主持人352人。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24年,全市优质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达91个,实现了各区全覆盖,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而高等教育更是迅速成长为“教育新势力”,2025年,深圳已拥有17所正式运营高校。
“慢”意味着沉淀。深圳教育的一大特质,就是注重“人”本身的成长。深圳明白,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无论是让教师成为“阅读推广人”,还是推出自然教育、每天一节体育课等,都体现了对教育本质、对成长沉淀过程的尊重,避免让学生异化成学习与考试的机器。
看到了“守”与“创”。
“守”即坚守。时代是快速变化的,但总有一些经过时间淬炼的教育理念,历久弥新,值得被坚定守护。从孔子到苏格拉底,中外教育传统皆重视师生间的心灵互动。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指向的皆是这样一种教育认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完整人格的引领者。很多深圳教师正是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于变革之中坚守教育的初心。
“创”即创新。深圳教师总体年轻,来自五湖四海,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打破僵化的教育思维,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具亲和力,更容易推行一些具有开拓意义的教改经验,甚至将课堂变身为各种“创意工坊”。
现代教育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出一群具备现代眼光,具备历史纵深感与国际视野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不是去个性化,张扬人文精神而不是将教育工具化。在教师节这个特殊节点,不妨一起思考:如何让更多教育工作者拒绝浮躁,“仰望星空”?如何进一步打破条条框框,让更多富有教育理想的优秀教师有机会脱颖而出?如何在教育领域发出更多来自深圳的改革先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教育是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尺,城市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涵养。期待深圳教育继续赋能城市成长,绘就一派欣欣向荣、活力奔涌的壮丽图景!
编辑 刘彦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爱读书的深圳人# 地铁站里的小读者,2025年3月25日,在地铁2号线侨香站内,一位小读书手捧的漫画书《今天也想抱抱你》。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插画设计师,这是一本治愈系的漫画,读完这本书的小可爱们,就如同书中人物一样,再次看到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自己。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 现代城华庭开展演讲专课 2025年9月7日,现代城华庭内氛围热烈,一场聚焦小记者能力提升的“性格色彩与演讲专课”成功举办。活动以“感悟成长力量,传递温暖声音”为核心,通过专业授课与真实分享,为优秀志愿者以及小记者们搭建了学习演讲技巧、涵养共情能力的实践平台。 活动筹备阶段,小记者们便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他们主动承担“志愿小助手”角色,有序完成桌椅摆放、教具整理等工作,用细致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少年的担当,为活动营造了温暖有序的开场氛围。 课程环节,主讲人小雅老师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脉络,将专业演讲知识与个人故事深度融合,让授课内容既具专业性又富感染力。她分享了从童年时期迎合期待却遇否定,到为不让父母失望奋起逆袭,再到克服内心胆怯成长为专业演讲讲师的历程。谈及过往被质疑、让父母担忧的片段时,小雅老师真情流露,现场情感共鸣浓厚。同时,小雅老师引入性格色彩理论,引导小记者识别自身性格特质,并传授“依据性格调整沟通方式”的实用技巧,助力小记者提升演讲的针对性与感染力,现场小记者专注聆听、认真记录,学习氛围浓厚。 随后,助老组志愿者依次上台分享。他们以日常助老服务为切入点,讲述了“冒雨为独居老人送物资”“耐心陪伴老人聊天解闷”“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等朴实故事。这些没有惊天动地情节的分享,却满含善意与坚守,让小记者们深刻认识到“奉献”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蕴藏在点滴行动中的责任与热爱。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专业的演讲课程,更是一次直击心灵的成长教育。小雅老师的经历传递了“勇敢突破自我、用坚持改写人生”的信念,志愿者的故事则诠释了“以善意对待他人、用行动传递温暖”的价值。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