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深圳市血液中心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血细胞分离机缓缓运转,吴荣坤像当年在“蛟龙突击队”接受任务一样,在心里下了一道命令:“加油!你可以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后,吴荣坤长舒一口气,他知道,在某个医院无菌仓内,一名15岁的血液病患者,有希望在这份“教师节的礼物”帮助下重启人生。
近日,吴荣坤刚刚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时间拨回2018年,正在攻读户外体育专业的大一新生吴荣坤,在身边人影响下,选择穿上一身戎装。过硬的身体素质,让他通过层层选拔直接成为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的一员。结束服役,他把“优秀新兵”“优秀义务兵”和嘉奖等荣誉锁进抽屉。2021年,刚退伍不久的他又加入中华骨髓库,埋下一颗“生命的种子”。他说,“应该把爱心和担当落在行动上,在部队守的是国家,回地方守的是生命,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延续‘守护’。”
“您好,这里是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您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毕业后的吴荣坤成为龙岭教育集团龙岭学校的一名初中体育教师,负责攀岩专项。今年6月的一个课间,电话响起,工作人员话音未落,他脱口而出:“我愿意!”就像当年接受任务一样,吴荣坤坚定地回应了这份生命的召唤,他说:“那一刻,我仿佛又听到了熟悉的集结号!”
放下电话,他发现自己的手一直在抖:“我特别激动,是因为终于有机会真正去帮助到一个人了。”通过例行询问的年龄、身高、体重,也让吴荣坤得知极为有限的信息,患者是一个15岁女孩儿。他望向自己的学生们,“那不就是和龙岭的学生一样,正处在最美的年纪,马上要中考了……”
高分辨配型、体检……整个流程像作战推演,每一步都插着“战斗”的标签。吴荣坤愈发坚定,“每次,只要一想到一个女孩在无菌仓中等待,我就告诉自己‘我必须成功’。如果有机会,我想对她说:生命因为坚持而顽强,也因为互助而温暖。你一定要坚定信念,身体恢复后,记得去晒晒太阳、去吃些好吃的、去做让你开心的所有事情。”
在确认配对成功后,吴荣坤和学校进行了汇报。学校领导不仅为他感到开心,还仔细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生活需要,为他“开绿灯”。吴荣坤开心地表示:“同事们的理解与支持,让我由衷感到自己是龙岭的一员,在做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终于来到9月,捐献过程犹如一场精密作战,从注射动员针到最终采集,需要经历五天身体调整。开始前几天,他失眠了,每天顶着黑眼圈,家人和朋友都十分担心他。吴荣坤说,“作为一名捐献者,有对未知流程的迷茫,但内心却始终坚定,因为军人的担当不仅在战场,更在每一个需要生命之光的地方。我知道我正在做一件和训练、比武、保家卫国一样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吴荣坤目前仍在恢复阶段。吴荣坤说:“这段经历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最特别的一课,我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我还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并加入到这份公益事业之中。”
当“蛟龙”转身,钢枪换成攀岩墙、战场换成病床,军人的答案始终一致:“人民需要,使命必达”。这个教师节,吴荣坤用一腔“热血”给“师者”写下了新注脚——传道,是传递生命之火;授业,是授予希望之业。
(受访者及学校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汤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