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12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暨高质量发展成果巡展”在惠州华贸天地举行惠州站展览。此次巡展的主题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旨在全面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显著成果。通过展览,呈现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实例,并让大湾区市民近距离体验高质量发展的新风貌。
本次巡展得到了香港中联办宣文部、澳门中联办宣文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深圳报业集团等机构的支持。
展现惠州全链条创新生态
近年来,惠州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构建了涵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该市通过紧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及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战略举措,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惠州市持续加大投入。东江实验室在第三批粤省实验室建设期考核中表现突出,获得优秀评级并位列第一,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35项,涉及资金1.24亿元。
此外,惠州市积极促进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成功建设了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平台基础。
针对核心技术攻关这一关键环节,惠州市设立了粤惠联合基金,成为全省第五个设立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的城市,有效激发了科研创新活力。通过组织龙头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以及实施市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惠州市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累计立项46项,成功攻克了一批关键性技术难题。
在企业培育方面,惠州市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抓手,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六个一”服务措施,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的目标,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年均增速超过20%。
在创新要素集聚方面,惠州市亦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出台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引进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培育技术经纪人等措施,有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同时,高端科技人才的快速集聚和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引导企业开展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科技攻关
值得注意的是,惠州在未来将继续依托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进步,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支撑。
在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方面,惠州计划推进东江实验室的高标准建设,并推动基于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的核技术应用基础建设项目,力争在先进核能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同时,将支持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发展。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其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强化。惠州将启动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扩充科技企业队伍,并推进市级重点领域的研发计划,引导企业开展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科技攻关,力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也将得到提速。惠州正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优选地,围绕“2+1”重点产业吸纳更多科技成果,并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项目的投资力度。
在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方面,惠州将创新市级科技人才团队的选拔机制和引才模式,引进和培养一批市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团队、科技领军人才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此外,将充分利用惠州香港人才工作站的作用,吸引港澳地区人才前来惠州创新创业。
一展尽揽大湾区创新发展
在今天的惠州巡展现场,正值台风“塔巴”登陆广东。虽然现场受到风雨影响,但惠州市民对于了解大湾区发展的兴趣并未减退。在惠州华贸天地工作的陈小姐在参观结束后表示,她深刻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该地区汇聚了大量人才,科技持续进步,人工智能领域也迅猛发展,变化显著。她坦言:“许多事物对我而言都颇具新鲜感,期望大湾区未来发展愈发繁荣。”
自2020年起,在粤港澳三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香港商报已连续5年成功承办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巡展。今年,因应大湾区发展新形势和新阶段,巡展更名“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暨高质量发展成果巡展”,主题展示湾区“新质生产力及高质量发展成果”,着力讲好大湾区城市推动前沿研究、加强技术落地应用、以AI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湾区故事。
(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党毅浩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