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深圳是一座人口平均年龄32.5岁的青春之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年来,深圳共青团始终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张团员证、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家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首创“青年文明号”“青年驿站”、12355青少年热线等工作品牌,率先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理念,青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可以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史,是一代代深圳青年追梦圆梦的奋斗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激扬青春、挥洒汗水,以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特区建设发展的澎湃春潮,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深圳共青团始终坚持把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引领摆在首位,坚决履行好为党育人、全团带队的政治责任,不断筑牢广大深圳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用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面向广大青少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大学习”,充分发挥深圳青年讲师团、大学生宣讲团、志愿者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等作用,推出“用青春向人民报告”“红领巾爱科学”“青联讲堂”“学联讲堂”等思想政治引领品牌,常态化开展深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打造“青春深圳”多媒体宣传矩阵,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青年在特区奋斗成长的故事,激励广大青少年传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积极参与构建“大思政”格局,实施“青年实干家”计划,围绕“百千万工程”组建990支大学生青年突击队,参与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让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亲身感悟特区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强大力量。坚持党建带团建,纵深推进共青团改革,加强少先队建设,创新超大型城市团组织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楼宇团建、园区团建、商圈团建,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服务,保持和增强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年工作的良好局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投身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
动员广大青年围绕中心大局建功立业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深圳14-35岁青年人口超过800万,占常住人口比重超过45%,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让这座城市始终充满活力和朝气。特区建立45年来,一批又一批青年怀抱着理想梦想,把青春与汗水挥洒在深圳这个“梦想之城”,共同创造了深圳的发展奇迹。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攻关最前沿、城市建设第一线、社会治理大舞台、服务民生各领域,青年始终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从党的二十大代表费英英、胡春华,到全国道德模范张莹莹、石欣,再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冷晓琨、秦文冲、鹏城实验室中国算力网青年攻关团队,都彰显了深圳青年挺膺担当的风采。从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批领军企业,到影石、越疆、拓竹等一大批青年新锐企业,都展现出深圳青年创新创造的强劲动能。在“新时代青年 新质生产力”主题展上,集中展示了一大批深圳青年创新创造的新产品,吸引超15万人次现场体验,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阅读量突破300万次。深圳“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促进青年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年吸引全国412家团队参赛。据统计,近两年全市每4家新成立的市场主体中,就有1家是由35岁以下青年创办的。2024年全市35岁以下青年创办市场主体超过15万家,同比增长29.3%,其中“00后”创办市场主体数量超过20%,同比增长88%,青年创新创业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用心用情用力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
一座吸引青年的城市,不仅是有发展机遇的,更是有温度的。近年来,深圳市以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契机,聚焦“友好”和“有为”两个方面,将青年发展工作纳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局,制定了青年发展规划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青少年党政联席会议机制,推出一批服务青年的政策举措,着力构建面向青年的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努力让广大青年在深圳创业有机会、就业有岗位、生活有保障、梦想有舞台。主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举办“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等活动,面向青年创业者、青年企业家搭建常态化的政企交流平台,开展“青年企业家走进深圳”“青年科学家深圳行”“全国青联委员深圳行”“港澳博士深圳行”等活动,帮助青年创新型企业找人才、找资金、找市场、找应用场景。主动服务青年安居,联动多方力量建设“青年驿站”,会同安居集团推出“深梦扬帆”公益行动,率先在全国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15天免费住宿,累计服务来深应届毕业生超21万人。主动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建成一站式、全天候的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每年服务青少年3.5万人次。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在寒暑假期间举办“小小科学家”爱心托管班。赋能青年终身学习,开办“青年夜校”,推出理论宣讲、人工智能、职场发展、文体艺术、岭南文化等公益课程,深受广大青年欢迎,助力青年成长发展。
擦亮“志愿者之城”名片
45年来,深圳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城市文明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深圳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硬环境”,也深植于城市文明的“软环境”,人的温度与城的颜值协同共进,是深圳城市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成立全国首条义工热线,1990年成立全国首个志愿服务社团,2005年出台全国首部志愿法规,2011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这些都镌刻着深圳志愿服务敢为人先的精神印记。如今“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志愿文化成为城市靓丽的名片。经过三十余年发展,深圳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志愿服务网络,构建了“九个一”的工作体系:一套志愿服务法规体系、一个枢纽型工作平台、一套嘉许礼遇机制、一套志愿标准化视觉系统、一套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一个志愿服务基金会、一个志愿深圳信息系统、一个志愿者学院、一系列志愿服务阵地。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总人数已超42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达1.86万个,立足助老助残助弱、心理健康、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成立了1200余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穿梭大街小巷的“红马甲”人人皆是风景,志愿服务成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志愿者之城”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在今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期间,深圳招募超过1万名赛会志愿者和3万名城市志愿者,为赛事顺利举办贡献志愿力量,将“志愿者之城”名片擦得更亮。
当前,深圳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之一的使命任务,这是深圳这座城市的使命,也是广大深圳青年的使命,更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深圳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努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标杆,为青年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优环境,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