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头街道“声愈心晴,艺暖南头”艺术疗愈系列活动在南头街道综合文体中心2楼红花园社区舞蹈室圆满收官!本次活动是南头街道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旨在通过艺术赋能,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共治共享,和谐宜居街区。
活动精准聚焦辖区居民的需求,通过颂钵音疗、绘画疗愈、舞动疗愈、戏剧疗愈、心理图卡、芳香疗愈六大主题,成功覆盖并服务辖区不同年龄段居民:压力较大的上班族、情绪敏感的青少年16岁以上、孤独感较强的老年人及家庭主妇等约150人次,获得了参与者的一致赞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颂钵音疗:声波共振,营造社区“静空间”
铜钵的振动频率与人体细胞产生共振,帮助释放紧绷的神经,改善失眠、焦虑和慢性疲劳。颂钵音疗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集体“静心”的合法场域,通过引导居民进行深度放松,有效满足了居民对宁静环境的高品质需求,减少了因日常活动(如广场舞、家庭聚会、孩子哭闹)产生的噪音投诉与潜在矛盾,培养了居民的静默素养与相互体谅的意识,将“静”作为一种可共享的社区资源,促进了邻里间的包容与理解。
绘画疗愈:搭建非言语沟通桥梁,促进社区融合
绘画疗愈为不善于语言表达的居民(如内向青少年、不善言辞的长者及外来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感表达渠道。活动借助色彩、线条与形状,将内在无形的情绪、冲突与渴望投射于画纸之上,以非评判性的艺术创作,更直观地了解大家的内心世界,有效降低了社区居民的社交恐惧和沟通壁垒,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支持提供了依据,增强了社区的包容性与融合度。
舞动疗愈:打破社交隔阂,重塑社区活力氛围
舞动疗愈通过肢体的解放与互动,极大地破除了社区中“邻里不相往来”的冷漠感。在轻柔的音乐中,舞动疗愈师带领参与者通过即兴舞蹈,释放被理性束缚的情感,以身体为媒介,快速拉近居民间的心理距离,有效激活了社区的社交活力,培养了社区文艺骨干。这种充满能量的正向活动占据了社区公共空间,挤压了消极文化的生存土壤,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充满动感的社区文化风貌。
心理图卡疗愈:精准洞察民意,成为社区情绪的“雷达站”
OH心理图卡作为一种潜意识投射工具,能有效反映居民真实的情绪状态和潜在需求。一张张看似普通的卡片,引发了参与者们深刻的自我觉察和真诚的分享,活动通过观察和引导讨论,精准捕捉个体及群体中存在的普遍性焦虑、不满或期待,为街道和社区提前感知风险、优化服务供给、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一手信息,实现了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芳香疗愈:打造嗅觉名片,提升社区环境的文化品位
植物精油的芳香分子是大自然馈赠的疗愈精华。通过嗅吸、涂抹等方式,不同的香气能够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情绪中枢),精油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配合轻柔的引导,大家学习如何用香气管理日常情绪,为自己创造一个安神定志的能量场。一种令人愉悦的“社区味道”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美好记忆与认同感,同时也是社区关怀居民身心健康的细腻体现,展现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与人文温度。
未来展望:艺术疗愈融入社区健康生态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深化“为民服务”理念的一次生动体现。通过引入专业心理与艺术疗愈资源,将“柔性疗愈”融入“刚性治理”之中,让居民在共同体验中打破隔阂,从“陌生人”变成“同频共振”的伙伴,有效增强了辖区凝聚力与居民的归属感。未来,南头街道将继续深耕于此,倾听民声,汇聚民意,以更多元、更温暖的服务举措,探索出一条通过文化服务促进社区和谐的新路径。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