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的科学方法丨理论周刊·专论

洪向华 李梦珂
09-01 07:53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不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精选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著作,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蕴含丰富的科学方法。“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应对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宝贵思想结晶,深刻彰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这一思想以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为经济实践确立价值坐标与行动指南,又通过持续的实践检验不断丰富发展,致力于促成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在理论创新层面,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矢”射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之“的”,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理论观点。在战略目标上,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指向;在实践路径上,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构成有机统一的实践主线;在战略支撑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此外,习近平经济思想还系统阐述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高水平对外开放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在实践创新层面,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4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30多万亿元,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保持在约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至95749元,成功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之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第34位跃升至第11位,标志着中国已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事实证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是“观大势、谋全局”的理论指南,也是“干实事、求实效”的行动纲领,确保经济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人民至上与国际视野相结合

坚持人民至上与国际视野相结合深刻体现了根本立场与全球格局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智慧,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世界市场理论,将增进人民福祉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有机统一,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共同繁荣提供了方针原则。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经济思想开创了以“人民主体论”为核心的经济治理新范式,将“人民需要”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将“人民共享”作为经济发展的价值旨归。在发展理念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上,精准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收入分配方面,强调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促进公平正义,缩小发展差距;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民生保障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理念引领到制度安排,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施策,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贯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核心逻辑,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坚持国际视野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倡导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强调坚决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国不仅拓展了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更展现了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的大国担当,为全球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处理好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的关系”,做到“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标导向具有战略性和方向性,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要抓顶层设计。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将目标导向贯穿于经济建设全过程,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方向指引。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中,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重要文件相继出台,到进一步细化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七项重要举措,顶层设计的系统性与前瞻性,让技术创新得以与产业转型同频共振,与民生改善精准对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以“制度型开放”为目标,持续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累计形成349项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开放探索了可复制经验。

问题导向具有战术性和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抓任务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以问题导向为重要牵引,为新时代经济建设锚定正确航向、提供根本遵循。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坚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部署“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针对“社会预期偏弱”,部署“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针对“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部署“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一系列举措精准聚焦“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靶向发力、对症下药,充分彰显了问题导向在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中的实践伟力。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科学运用,也是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整体推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强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工作,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在经济体系内部,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强调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五对重要关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两手相握”、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齿轮咬合”、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因地制宜”、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相促相生”、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相得益彰”,着力提高政策整体效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重点突破是推进经济纵深发展的关键路径。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关键突破口,以点带面、联动全局,实现整体跃升。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聚焦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通过重点突破牵引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具体实践中,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聚焦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维护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强化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尤其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作者分别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洪向华 李梦珂)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