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蓄势赋能 文化安全的内在机理|理论周刊·专论

仇小敏 邹芬
09-01 08:00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必然的构成元素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加强文化安全建设的紧迫性也就更加彰显。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坚固基石、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文化安全提供了坚定的精神支撑和深厚的思想基础。研究表明,文化自信不仅为文化安全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而且为文化安全蓄势增力和赋能添彩。

文化自信是文化安全的深层灵魂根基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与效能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坚定信心。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与情感认知,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理性追求。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自信不仅是接受外来文字、学习外来文化、借鉴外来文明的必然前提,而且也是抵御外来文化侵蚀、维护本土文化权益、保障自身文化安全的深层灵魂根基。

首先,文化自信是文化安全的基石所在。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源头活水,是确保文化安全的前提条件。文化自信能够使文化主体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地位,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进一步站稳文化立场、夯实文化根基。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抵御外来文化渗透、维护本土文化安全的重要屏障。其次,文化自信是文化安全的动力所依。文化自信不仅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与根本保障,也是文化安全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活力。文化自信激励文化主体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推动自身文化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趋多样和传播日益广泛。通过不断创新,使本土文化能够时常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能够有效应对外部文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和冲击,以增强自身的文化安全。再次,文化自信是文化安全的桥梁所系。在当下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融不可避免,是影响文化安全的外在因素。只有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使文化主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和竞争:既能够吸收与借鉴其有益的文化养分、文明元素,还能够坚守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原则底线。这种平等、互鉴的文化交流态度有助于构建和谐安定的国际文化关系,为文化安全创造良好环境。

文化自信是文化安全的核心精神支柱

文化自信与文化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和互动机理。文化安全是文化自信的现实前提和重要保障,反过来文化自信又能为文化安全提供内生动能、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首先,文化自信筑牢文化安全的精神防线。文化自信使文化主体能够充分而又深刻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是抵御外来文化侵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精神力量。在面对外部文化的挑战和冲击的场域中,文化自信使文化主体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从而坚决捍卫本土文化的地位、尊严和权益,而不会被外面五彩斑斓的文化乱象迷住双眼。其次,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安全的目标方向。文化自信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评判,更是一种价值引领和行动自觉。它能够引导文化实践主体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与生成逻辑,推动文化的交流互鉴和融合创新。在文化安全领域,文化自信能够引领文化主体明确文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安全战略、政策和措施,以确保文化安全的持久性和实效性。再次,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安全的双创动能。文化自信能激励文化主体勇于创造、敢于创新,不断推动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广泛性。这种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确保文化安全的动力源泉。通过文化自信激发文化主体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可以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增强本土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文化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双创动能。

文化自信是文化安全的重要路径选择

历史与现实表明,文化自信一旦生成就能够转化为维护文化安全的具体行动,外化为筑牢文化安全的现实路径。所以只有从多方面的持久努力和不断探索中来建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维护与确保文化安全。

首先,培育文化自信可为维护文化安全奠定心理基石。通过加强不同范式的文化教育,使文化主体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身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这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践教育等多种途径逐渐生成文化自信的心灵自觉。通过这些不同途径与范式的文化教育,培育文化主体的自信和自觉,从而为维护文化安全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石。其次,增强文化自信能为维护文化安全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和支持、增强文化自信,必将丰富文化思想内涵、推动文化形式发展和促进文化广泛传播。这可以通过文化政策扶持、文化资金投入、文化人才培养等措施加以实现。通过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逐步增强本土文化的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其在全球文化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与位置,为维护文化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再次,提升文化自信可为维护文化安全创造有利条件。提升文化自信,能催生文化主体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效能,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养分。这可以通过对外举办文明对话、艺术展览、文艺演出、学术交流等活动实现,通过这些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彼此尊重,为构建和谐的国际文化关系和维护文化安全创造有利条件。再有,提振文化自信能为维护文化安全提供底线定力。要建立松弛有度、健全的文化安全法规体系,明确文化安全法规的内涵界定、使用范围、权利义务和主体责任。通过制定和完善文化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措施,为维护文化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深厚的法理基础。同时,加强提高文化安全监管水平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文化安全的违法活动和侵权行为,为文化安全开辟朗朗乾坤、风清气正的生存空间,提振文化自信的发展定力。最后,营造文化自信将为维护文化安全提供良好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介活动,提高全社会对文化安全的认识,增强文化安全责任感,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文化安全的良好环境与浓厚氛围。

文化自信蓄势赋能文化安全有其深层的内在机理。文化自信不仅为文化安全提供价值引领、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而且为维护文化安全创造必要前提、现实条件和重要保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要深刻认识文化自信蓄势赋能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内在逻辑,以便采取积极有为的措施将坚定的文化自信转化为维护文化安全的实际行动与具体实践。通过普及文化教育、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交流、完善文化安全法规体系和加强文化安全宣介等丰富手段与多样措施,不断筑牢文化安全的牢固防线、激发文化安全的全新动能,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为教育部2022年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22JZD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分别为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仇小敏 邹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