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天倒计时!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三地开赛。
看赛事,更看风景。在“十五运”举办之前,一场世界级湾区的“美丽全运会”,早已拉开帷幕——
11座城同场竞技,不比楼高车快,只拼“绿实力”:
有的城,山湖相拥如画;
有的城,河网密布似“岭南威尼斯”;
还有的城,本身就像一座大号公园……
“十五运”赛场之外,要你来探大湾区“美丽全运会”!
有一种美,叫“绿动之韵”
湾区处处见低碳,来看“十五运”赛场:
广州赛区,30个场馆全部利用现有老场馆进行改造,采用高性能玻璃幕墙阻隔辐射热,显著降低空调能耗。其中,14个场馆完成了绿色建筑改造,2个场馆获得了零碳建筑预认证,所有比赛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
深圳赛区,创新地在8个场馆停车场部署“光储超充、车网互动(V2G)”一体化示范场景。此外,深圳企业捐赠10万吨碳资产用于抵消赛事产生的碳排放,比亚迪、腾讯等企业签署捐赠意向书,开创大型赛事碳中和的新范式。
不久前,广州与港澳赛区交流互鉴绿色办赛经验,并携手深圳、佛山、珠海等赛区城市共同发布《支持十五运碳中和共同宣言》……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这一理念从1987年的“六运会”开始便在广东扎根。如今,“十五运”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成为展示大湾区协同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办城市”更是纳入了建设“低碳之城”的全新内涵。
大湾区的美,既来自赛场的精彩,也源于“绿”动之韵。
有一种美,叫“蓝绿底色”
看腻了“钢铁森林”?大湾区向你发出绿色请柬。
有一种美,叫大湾区的超绝“素颜”。珠三角洲,在这片承载全省近半人口、近80%经济总量的土地上,不仅是全国制造业的前沿地,也是拼经济、拼生态的“双料冠军”。
这里山河湖海齐备,万物生机盎然——
登名山,打卡佛山西樵、惠州罗浮、肇庆鼎湖,“天然氧吧”遍布;访水乡,穿梭珠江、汾江、蓬江,岐江,千河蜿蜒、龙舟竞渡,“龙舟漂移”破圈而出。
绿,是大湾区最朴素的底色:
2018年,珠三角九市全员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由此诞生。香港山城一体,澳门湿地成群。来到大湾区,便来到了绿的世界。
蓝,是大湾区最鲜活的特色:
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几乎是大湾区所有城市的“标配”。广州珠江两岸的连片公园、珠海情侣路的海上夕阳、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幻彩夜景,江河湖海与城市相融,怎么构图都能拍出“美丽屏保”。
森林筑屏,绿拥湾区。
自国家林业局将珠三角地区列为“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以来,这一城市群用6年时间碳汇造林超130万亩,景观林带2800多公里,低效林改造约1308万亩……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超过51%,竖起一道健康稳定的生态屏障。
千园惠民,绿地速达。
经过多年创建,珠三角城市公园超5700个、森林公园超500个、湿地公园超120个,实现“500米见绿,人均公园绿地20平方米”,“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市民真实获得感。
从“绿量积累”到“品质提升”,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正在进阶。这不只是种树,更是筑梦:
一个与世界级湾区相匹配的,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区。
有一种美,叫“重获生机”
也有一种美,是“修复”回来的。
“素颜”超绝,但大湾区也经历过生态修复——你可能很难想象,今天已经成为大湾区城市地标、IP的一些生态景观,几年前还是截然相反的一副“面孔”。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雄踞城市中轴线,却从一片污水横流、大面积撂荒的万亩果园重生而来:鸟类从72种增至202种,昆虫从42种跃升至903种;
深圳铁岗—石岩水库,一度垃圾堆积、水质下降,如今已成为省级美丽河湖标杆,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珍稀物种在此安家;
东莞麻涌华阳湖,更是从“黑臭湖”逆袭为“国字号”湿地,成为湾区治污典范;
岐江河上,中山以三年治水攻坚,写下了千涌焕新的故事……
生态修复,不是复刻过去,而是重建未来;为城市“上妆”,大湾区用的是“自然”的笔。
生态修复,生灵归来,海湾新生。
在深圳与惠州交界的大亚湾,正悄然成为生物“宝藏湾”:
2023年,这里首次记录到白腹海雕等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级保护鸟类已达38种、约2220只;
2024年,更发现植物新种——坝光水蕨,为生态图谱添上新笔。
珠海万山海域,同样生机勃勃:
鱼类超200种、贝类约70种、虾蟹超60种、大型海藻约20种在此生息;
约1200头“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游弋自如,83种珊瑚筑起“海底热带雨林”。
更令人惊喜的是,多年罕见的鲨鱼族群,也开始重现于大亚湾与珠江口。
它们的回归,意味着湾区海洋生态正在稳步恢复——
生物多样性丰富了,群落结构健康了,一片海湾,万物共生。
有一种美,叫“智造竞速”
大湾区“美丽运动会”上,“选手们”拼的是绿色竞争力。
在这片曾是全国制造前沿的车间内,如今正掀起新一轮“智造竞速”,绿色与智能,成为这里的制造底色。
系统重构与机制完善,正在激活“绿色能源”——
广州设立双碳服务中心(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穗碳云”平台,整合电、气、水、油等全品类用能数据,实现碳排放监测从“模糊估算”到“精准画像”的跨越,为城市装上“碳感知神经”;
佛山成立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绿电供需对接、绿证交易等全链条服务,旨在打通企业绿色转型“最后一公里”。
碳金融与普惠创新,正在重新定义“绿色机制”——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出“琴碳星人”碳普惠平台,鼓励市民通过低碳行为累积碳积分;
在肇庆广宁县,分布式光伏碳普惠项目曾创下全省碳普惠减排量公开竞价新高,让村民的“阳光”真正变成收益。
循环经济与智慧园区创新,正在定义“绿色制造”——
在东莞长安,电镀园区则创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技术支撑”协同模式,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园区中水回用率从不足10%跃升至60%以上;
在中山小榄,绿金湾高端环保共性产业园重塑产业生态,全省首创“绿色共建+村企合作”模式,成为金属表面处理循环经济的标杆。
大湾区正在用产业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这不是一场只拼速度的竞赛,而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绿色深耕:
仅在2025年省级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计划中,珠三角共获超3600万元资金支持,将投入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粤港清洁生产伙伴项目等领域。
园区在转型、能源在焕新、机制在激活,低碳正成为湾区竞争力的新引擎。
在这里,绿美不只在山海之间,更在产业园区之内、城市楼宇之中、运动赛场之上。
赛事之光终会落幕,但大湾区的绿色转型永不收官。
这里有天蓝水清、青山连绵,更有智慧低碳、生机盎然。
这是一场不会落幕的盛会——美丽大湾区,永远向世界敞开绿的怀抱。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彭健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