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金博会,看深圳打造“全球产业金融中心”之路

察理思特

08:00

摘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科技金融”列为重点任务,深圳通过“20+8”产业集群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倾斜

11月19日,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以下简称“金博会”)在福田会展中心启幕。

1.5万平方米展区汇聚全球288家机构,两大国家级大会同期联动,深港金融科技中心政策即将首发。这场盛会,不仅是科技金融领域的“顶流秀场”,更成为中国金融创新“技术赋能实体”的生动缩影。

从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到AI风控系统,

从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到知识产权质押平台,

金博会上的每一项技术亮相,

都折射出中国科技金融

“既追前沿、更重实效”的鲜明特质。

这种“高大上”与“接地气”的深度融合,恰恰印证了中国正走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科技赋能:为金融适配实体

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金博会上密集亮相的“科技范儿”成果,从来不是无源之水的技术炫技,而是为适配实体经济需求量身打造的创新实践,正如人形机器人的形态设计始终围绕人类社会场景展开。

场景适配让服务更精准。深圳13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七成实现研发与生产数字化,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已难以匹配。农业银行即将在展会上推出的境外人员支付便利化服务,精准破解跨境科创人才的支付痛点;平安集团的AI风控系统,将大数据能力转化为“实时信贷审批”服务,让金融服务无缝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这些技术创新的核心,是让金融真正读懂产业需求。

成本优化让普惠更可行。金融科技的标准化模块正在大幅降低服务门槛。深圳数字人民币已覆盖近200万商户2919万个钱包背后,是小微企业无需额外投入即可接入的支付基础设施;“知识产权质押贷”通过对接专利数据库实现“三天放款”,让轻资产科创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降低。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对接,正通过这些实践落地生根。

载体升级让智能更落地。AI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全新服务模式。2025金融科技大会聚焦的“可信数据空间”,为解决“科创企业缺抵押、金融机构缺信息”的行业难题提供了技术方案;智能投顾、数字化风控等工具的普及,让金融服务的效率与精准度实现双重提升,推动金融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型。

务实为本:“有用”才是

科技金融的核心价值

11月10日工信部“机器人+”应用行动传递的核心逻辑——“以实用价值引领技术创新”,在深圳科技金融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金博会的每一项展示、每一场对接,都始终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往届金博会的成果早已给出答案。促成合作中最受青睐的,是能快速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知识产权质押贷”、适配跨境贸易的数字化结算方案等务实产品。这些创新或许没有复杂的技术名词包装,却实实在在为企业打通了融资堵点。

本届金博会的“务实基因”更为突出。九大主题展区中,“科创金融”板块专设路演专区,让专精特新企业与投资人面对面对接。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发布的3份研究报告,聚焦“金融强国建设”“大湾区开放”等实操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指引,打通“科技找钱难、资本找项目难”的关键纽带。

市场的积极反馈印证了这一方向的正确性。

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投向科创领域的资金中超六成来自“技术+场景”的务实产品。京东、荣耀等企业主动参与展会,正是看中这里能找到匹配智能制造、跨境供应链的“定制化金融服务包”,这种精准匹配让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生态共建:科技金融的

中国路径正在成型

从ATM机到移动支付,金融创新的成熟始终需要政策引导、产业实践与社会包容的协同发力。

如今,中国科技金融正凭借完善的生态布局,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金博会正是这一生态的集中展现。

政策托底为创新护航。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科技金融”列为重点任务,深圳通过“20+8”产业集群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倾斜;即将发布的深港金融科技中心政策,从市场培育、监管优化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生态,为科技金融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这种“精准引导+包容试错”的政策环境,让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产业多元探索百花齐放。在深圳,科技金融的创新形态不断丰富。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企业的人形机器人进驻车企工厂,背后是金融机构定制化融资方案的支持;在社区银行的“科创服务专员”带着数字化产品手册提供“一对一”服务,实现“人力+技术”的最优组合;试剂盒生产线上,六轴机械臂、AGV运输车等设备的协同运作,离不开金融对智能制造的持续投入。

这种多元化探索,构成了科技金融的健康生态。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优势日益凸显。借鉴纽约华尔街 “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伦敦金融城“成熟风险定价机制”的经验,深圳正通过金博会构建“政产学研资” 联动平台,让科技金融从“单点创新”迈向“生态协同”。这种融合优势,让深圳在打造“全球产业金融中心”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11月19日开幕的金博会,注定将成为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这里既有令人惊叹的技术成果,更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方案;既有政策引导的方向指引,更有市场自发的创新活力。

科技金融的“高大上”与“接地气”如何实现更好融合?答案就在展会的每一次对接、每一项实践中。

当技术始终围绕需求发力,当金融深度嵌入产业肌理,中国科技金融必将在支持实体经济、建设金融强国的道路上书写更精彩的篇章。而这场金博会,正是读懂这条中国路径的最佳窗口。

统筹丨胡 文

采写丨朱 琳

编辑丨梁煖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