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深圳在全球34个国际航运中心中位列第8名,口岸服务水平也跻身全球第5。
大连海事大学深圳国际海事可持续发展中心等单位日前在前海和香港同步举办2025世界航商大会专题活动“海事可持续发展交流大会”,并发布《达思科(DASC)航运指数报告(2025)》(下称《指数报告》)与《海上丝路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评价报告(2025)》(下称《评价报告》)。两个报告从动态数据监测与综合发展评价两个维度,为中国及全球航运业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评价报告》的定量数据源自亿海蓝、克拉克森等国际数据库,客观可比;定性方面共收集了1987份全球行业专家问卷,国外专家占比56%,综合权威数据统计与全球专家洞察,从“港口运营、航运服务、海事技术、绿色化、数智化”等十大维度对34个海丝沿线航运中心进行评估。

评价结果显示,2025年,深圳位居全球34个国际航运中心的第8名,其港口设施居全球第6,港口运营居全球第5,彰显了深圳世界级基础设施与作业效率。同时,深圳口岸服务水平跻身全球第5,支持政策与营商环境排名第6,凸显与其国际接轨的先进治理能力和市场吸引力。

《指数报告》是我国首个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航运指数体系,该指数基于“航运、大宗商品、贸易、金融衍生品”等多源多模态大数据构建,涵盖“营运运力、船舶估值、市场情绪、海运风险、大宗贸易”等数十个细分维度,可立体化、高精度呈现航运市场时空运行规律,标志着中国在核心航运数据工具上实现国产化突破。
其中,“营运运力指数”是观测海上交通的“实时雷达”。该指数显示,2024年以来,中国在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运力曲线呈现"先抑后扬、阶梯式攀升"格局。2025年4月后指数强势上行,一举刷新阶段历史高位。
最新推出的“海运风险指数”,可为船东、货主、保险机构和监管部门提供全天候的风险监测与决策支持。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行业风险呈持续波动态势,而最近两年,海运风险被急剧推高,风险指数在多起事件的叠加效应下接连冲顶,对全球港口与航运体系形成剧烈冲击。

“面对全球航运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亟需凝聚全球共识,共建开放合作的行业发展生态。作为中国海事领域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正通过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深化国际合作等举措,持续为全球海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说。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首席经贸专家屈宏斌也表示,前海正全力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通过实施“14126”行动计划,在产业集聚、绿色智能及深港合作方面取得系列突破。“前海将持续深化深港协同,诚邀全球伙伴共拓蓝色经济,携手赋能海事,共创绿色智能新未来”。

星咖派等你报名 | 解码开放式创新,探寻企业增长新路径 数据要素×AI金融文化交流大会在前海举办 前海这一国家级赛事,决赛即将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