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三季度GDP首破4万亿元,重庆坐稳“消费第一城”

综合开发研究院

10-31 10:48

摘要

前三季度,上海、北京、深圳GDP分别为40721.17亿元、38415.9亿元和27896.44亿元,稳居全国城市前三名

2025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国民经济延续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全国GDP同比增长5.2%,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速,显示出经济韧性和活力。课题组重点观察的九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

上海首破4万亿元大关,成都增速领跑重点城市

规模方面,上海前三季度GDP首破4万亿元。在经济总量层面,前三季度,上海、北京、深圳GDP分别为40721.17亿元、38415.9亿元和27896.44亿元,稳居全国城市前三名。上海2021年GDP首破4万亿元,在“十四五”收官之年仅用三个季度就达到了4万亿元,体现了背后的经济活力与潜能。北京前三季度GDP总量接近4万亿元,大概率在年底成为继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个5万亿城市。和去年同期一样,上海和北京依然是前三季度GDP“唯二”冲上3万亿元的城市,其他城市GDP总量也均超过万亿元。广州经济结构调整初显成效,GDP增速回升到4.1%,但仍显著低于其他重点城市,重庆全国第四城地位持续稳固。

增速方面,中西部城市表现更为抢眼。成都以5.8%的增速领跑重点城市,武汉、重庆两个中西部城市也分别有5.6%和5.3%的同比增速,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向更广地域扩散。北京(5.6%)、上海、深圳(均为5.5%)等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体现了超一线核心城市在承压背景下强劲的增长势头。

//图1 2025年前三季度重点观察城市GDP情况

重庆坐稳全国“消费第一城”

今年以来,重庆与上海的“消费第一城”之争备受关注。自2018年社消零总额超过北京以来,上海已连续七年稳坐“消费第一城”。2025年1-2月,重庆以54.43亿元的微弱优势首度超越上海,问鼎“消费第一城”。进入5月后,上海凭借一系列促消费活动,以68.48亿元的优势重夺榜首。但6月之后,重庆持续保持对上海的社零总额领先优势,前三季度领先优势达到180.23亿元。从全年看,截至9月底,上海社消零总额仅领先重庆一次。随着城市IP热度持续提升,重庆在暑期热门旅游城市中名列前茅,外地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带动相关消费持续增长。前三季度,重庆实现餐饮收入1857.61亿元,增长5.4%。同时,重庆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高能效等级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170.3%、39.6%、16.7%,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图2 2025年重庆和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亿元)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九大重点城市服务业产值大、增速快,服务业增加值均显著高于GDP增速,已是拉动城市经济的最大引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领域表现强劲,人工智能等产业生态链加速构建,推动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支撑重点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0%,两个行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近8成。上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天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8%、14.4%。

//图3 2025年前三季度重点观察城市第三产业增速和GDP增速对比

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工业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各地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占比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各地以创新驱动为主线,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驱动实现升级,带动工业经济稳增长,青岛(7.7%)、成都(7.5%)、北京(6.5%)、重庆和武汉(均为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前列。其中,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深圳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6%,北京五大装备制造业增长8.2%,青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广州汽车制造业降幅收窄,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2.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工业生产正在稳步改善。

各地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高技术产品井喷式增长。北京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9%和9.9%,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6倍、1.5倍。深圳、广州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46.9%、35.2%。

//图4 2025年前三季度重点观察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驾马车”稳中求进协同发展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见效。北京受部分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去年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商品零售额基数较高,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消费降幅持续扩大,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1%。各地深入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家具、通讯器材等“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实现较快增长。深圳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1.5%、28.2%、6.1%。天津这三类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8%、50.1%和51.2%。

设备购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两重”项目带动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从各地投资数据看,深圳和青岛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回落,其他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各地“两重”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天津、上海、武汉、重庆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2.8%、11.7%、6.2%和5.0%。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重庆、青岛、广州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加速增长33.9%、24.2%和12.4%。

重点城市商品出口走向差异较大。今年以来,深圳外贸领域韧性凸显,出口一直上行承压,累计进出口规模和出口规模均保持内地外贸城市首位,但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前三季度累计出口同比下跌4.7%。在传统出口的基础上,各地积极培育出口新优势,北京潮玩、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出口保持稳健增长势头,合计上拉出口增速1个百分点。上海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3%,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出口额增长10.3%,显现外贸结构正在加快从传统的规模驱动转向产业升级驱动。

//图5 2025年前三季度重点观察城市投资、消费、出口增速

//本期执笔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朝良博士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