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强音如何奏响?——来自“察理思特”共创座谈会的声音

察理思特

08-30 18:51

摘要

他指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需深化教育科技改革、推动产业链融合和三地合作,同时加强本地媒体对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报道,尤其在对接硅谷、东南亚方面展现深圳特色

8月28日下午,中国经济强音如何奏响?——“察理思特”共创座谈会在深圳新媒体大厦举办。多位来自智库、高校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自媒体大V围绕中国经济趋势观察、新媒体内容建设与传播策略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财经类新媒体平台“察理思特”的发展积极建言。

下面来看看座谈会嘉宾的发言分享

深圳社科院《深圳社科智库专报》副主任、经济学副研究员张国平关注作者网络构建与AI应用前景,他提出应深化三类合作探索AI在考研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突破微信用户增长瓶颈的AI路径,以及加强与腾讯研究院的协作。他强调需对作者资源实施分类管理,并建议关注中国企业出海的本土适应问题

有着“采编+智库”混编战队模式的跨机构合作经验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传媒负责人、《大湾区评论》执行主编冯箫凝提出新媒体内容优化应把握四大方向追求深度、突出独特视角、快速响应热点、创新呈现形式,并建议与产品结合打造IP,推动智库传媒从“事件解读”升级为“独家定义”

“‘察理思特’应依托专家资源构建内容独特性,服务于深圳及大湾区发展,而非单纯追逐流量。”这是来自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助理、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的经验分享。他指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需深化教育科技改革、推动产业链融合和三地合作,同时加强本地媒体对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报道,尤其在对接硅谷、东南亚方面展现深圳特色。

财经新媒体《正解局》创办人李峰强调财经媒体应传递真实专业的信息,警惕“幸存者偏差”他指出目前财经报道过于聚焦大企业,忽视中小微创新主体,易导致资源分配“马太效应”。他呼吁媒体深入企业一线,通过案例挖掘解析宏观趋势,尤其在AI普及的背景下,更应突出实地调研和原创报道的不可替代价值。

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执行会长刘万涛回顾了深圳自2010年推行质量强市的具体措施,包括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与知识产权保护,提出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高质量产品与消费刺激协同才能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察理思特’应精准定制内容,增强权威性与独特性。”这是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龚晓峰就公众号定位与影响力提升提出的建议。他提出,要通过“软硬、虚实、国内外、老新中心四个结合”推动产业国际化,并加强经济热点数据库建设和年轻团队培养。

华景咨询创始人兼首席顾问、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佟景国指出中国企业应增强在词汇创新与概念定义上的话语权。他对比美国阿斯彭研究所等案例,分析中国企业在战略术语和创新叙事中的短板,建议媒体在引导舆论、构建认知框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研究型公众号面临的原创压力与转型挑战公众号《深圳梦》创始人王方认为传统“人找信息”模式已逐渐被“信息找人”的智能传播所替代,需结合AI工具提升原创与整合效率,坚持以真实、高质量的内容应对信息过载王方甚至当场绘出了一张树状图,并整理一份文档,将整个座谈会的主要嘉宾观点概括出来,令所有嘉宾印象深刻且十分感动。

深圳市政协委员、新浪深圳 CEO 陈嘉令主张兼顾内容品质与流量策略。他建议“察理思特”合理借助热点话题和创新方法扩大粉丝规模,通过对标优秀账号解决“记忆点不足”问题,提高用户认可度。

广州商学院教授、《肖仲华开讲》公众号创始人肖仲华认为,“察理思特”的名字倒是好玩有趣,具有国际化特点。应聚焦经济伦理传播,以通俗方式回应国际上“中国经济崩溃论”等不实言论,通过热点剖析澄清谬误、传递真实声音,保持内容定力与使命一致

人民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家申进科大校建议,讲好中国经济故事需注重“好感传播”,关注民众实际感受,“察理思特”应从民族工业、科技突破、营商环境等11个维度构建共情叙事,真正实现社会共鸣

统筹丨胡文

采写丨梁煖

编辑丨吴俊霞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