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湾区对话:
专家快评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
Dialoge 2025.08.05
世界|对话|观点
本期对话亮点
HIGHLIGHT
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发布,各地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
下半年有哪些新机遇、新风险、新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更多提升?
编者按
2025.08.05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全球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期中答卷”。5.3%的同比增长,不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亮眼,更彰显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巨大潜力。这一成绩得益于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和持续优化的经济结构。数据表明,工业升级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显著提升,新业态的活力也持续涌现。消费市场的持续恢复,线上零售与升级类商品的突出表现,以及制造业投资的稳步增长,都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趋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下半年的前行之路并非坦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对中国经济构成了持续挑战。因此,如何稳固国内大循环,持续扩大内需,就显得尤为关键。提高居民收入、升级公共服务软基建、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这些都将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着力点。同时,中国经济正处在加速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的先行者,在此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份“成绩单”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中国经济在挑战中前行,在变革中成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我们期待在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够继续稳中向好,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确定性。
大湾区对话
邀请嘉宾:黎晨 王达 袁冉东
本期采编:冯箫凝
对话时间:2025.08.05
大湾区评论:
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发布。31个省份上半年经济数据均已揭晓。各地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较强韧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22个省份增速达到“全国线”(5.3%)及以上水平,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期中成绩单”。如何看待这份数据背后释放的信号?
王达: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较为亮眼。从整体增长情况来看,中国在面临巨大外部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背景下,实现了5.3%的同比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难能可贵。此外,中国经济在消费、投资以及外贸等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足以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足、潜力大。
袁冉东:
上半年中国经济顶压前行,实现66万亿元规模并同比增长5.3%,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旧领先。结构上,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跃升10.2%和9.5%,成为工业升级主引擎;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1%,新业态活力澎湃。消费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升级类商品与线上零售亮点频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为产业升级和中长期发展夯实基础。外贸也顶住了外部压力,上半年进出口超过21万亿元并创同期新高,二季度增速明显加快。这些数据说明,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新动能不断积累。

6月18日,在广西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工人检查即将下线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图源:新华社)
黎晨:
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巨大,为深化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一个巨大的、持续增长的国内市场有利于降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也有利于摊销新增投资的固定成本,从而提升生产率。中国的高储蓄率为资本长期、可持续的积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国民储蓄率保持在40%以上,并且未来大概率会继续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支撑国内投资。
大湾区评论:
下半年有哪些新机遇、新风险、新挑战?
王达:
展望2025年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的应对举措。2025年上半年,“特朗普冲击2.0”卷土重来,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中国政府较为妥当地处理了这一外部不确定性,为自身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确定性,但在未来仍需要持续关注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投资等各个领域的政策变化,以及对冲可能的经济不确定性。二是中国经济正在加速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2025年初,新兴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中国正在加速自身的结构调整,科技行业以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逐步提升,这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新“三驾马车”即改革、开放、创新正逐步成为拉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这是中国经济能够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黎晨:
在追赶全球技术前沿的过程中,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后发优势”。中国经济有着足够的空间和纵深来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加大教育投资、积极促进本土创新的基础之上,中国市场也必将会为创新性企业提供许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在日益动荡不安的全球市场环境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产权保护,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更高标准、更高效率的营商环境,以鼓励“耐心资本”的稳定、持续投资和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袁冉东:
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阶段应更有针对性地扩大内需,例如通过提高收入和升级软基建(即教育、医疗、托育、住房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来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加快推进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释放县域和中西部市场潜力;同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和产权保护,营造稳定预期和公平环境,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步伐,推动新兴动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持久的内生动力,夯实回升向好的趋势基础。

货轮在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自动化码头靠泊(图源:新华社)
大湾区评论:
刚才提到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更多提升?
黎晨:
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应当思考如何通过政策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为中国企业在“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发展提供更丰富和有效的金融、法律与贸易服务支持,同时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更好地为国际投资者提供融入中国“双循环”的通道与桥梁。
关注我们

大湾区评论
事实·洞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