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加快推进自然教育规范发展
省林业事务中心、省林学会
近期组织开展
广东省自然教育优秀书籍征集工作
经推荐申报、初审、专家评审
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自然学校
(坝光自然教育中心)申报的
《坝光有片银叶树》
获评广东省自然教育优秀书籍
《坝光有片银叶树》
是中国首部写给银叶树的科普人文书
是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扎根
关于守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奇
翻开《坝光有片银叶树》一书
扉页上便是坝光自然学校志愿者彭慧的手绘画:
孩子们欢快地奔走在一片古银叶树林中
古树的板根如筑起的坚固“城墙”
稳稳地扎根在海滩上……

作为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之一,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的坝光古银叶树群落是全国唯一入选的红树林古树群,也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之一。
“一个大浪袭来,许多漂浮物在海滩上搁浅了,有落叶和断枝,有藻类,也有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最特别的是三颗鸡蛋大小、巧克力色的果实,背部有明显的龙骨状突起,乍一看很像‘奥特曼’的头部造型,原来它们是银叶树的果实……”该书第一章《海边漂来的“奥特曼”》描述了500多年前,银叶树的种子漂洋过海,最终抵达大鹏半岛坝光这片海湾的怀抱,并在此扎根繁衍的情景。
银叶树是半红树植物的一种。海漂而来的银叶树种子历经岁月洗礼,最终孕育出了一片郁郁葱葱的银叶树林,成长为亚洲乃至全世界保存最完整、树龄最长的古银叶树群落,其中最高树龄估测达524岁。如今,在坝光,1500多株银叶树形成一道坚固的天然海岸堤坝,为盐灶古村遮风避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银叶树见证了300多年前客家先祖从粤东地区迁居盐灶古村的历史,在抗风抵浪、护岸护堤的岁月里,银叶树默默守护着这个小村庄,也成了村民们心中的神祇。据老村民蓝伟民回忆,盐灶村民数百年来一直将其视为“守护树”。
书中,老坝光人添姨回忆:“印象中最难忘的是在银叶树下开会的场景。那时候的银叶树很大很大,又粗又壮,又茂密又漂亮!生产队的牛都养在那里。1978年分田到户,全村的人都来了。生产队长在中间,我们都围成一圈。有些年轻人干脆爬到树上,坐在树上开会。我们在树林里吹着凉风,又不会被太阳晒,大家都心情很好,安安静静地听队长说话。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会场,以后也没再见过这样的会场了。”

“坝光的这片古银叶树林,连接着海洋、海岸与陆地,连接着过往、现在和未来,是深圳无与伦比、难以复制的珍宝。”深圳本土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对该书特别推荐。

畅销趣味科普作家刘毅领衔主创团队
为更好推广保护银叶树及红树林的科普知识,在大鹏新区重点区域建设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坝光自然学校的志愿者组建了主创团队参与《坝光有片银叶树》一书的撰写。刘毅、欧薇、班蕊、李雪梅成为该书的署名作者。
其中,主笔便是坝光自然学校荣誉副校长、现象级畅销趣味科普书《我们赶海去》系列的作者刘毅。

刘毅是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全职公益人、科普作家、青年科学家。他主编出版的《我们赶海去》系列图书深受读者喜爱。编著的书籍曾获2023大鹏自然童书奖之“黑脸琵鹭奖”以及“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2023年度“出版融合优秀科普图书”等荣誉。
书中收录了大量坝光银叶树湿地园生长的红树植物以及包括鸟类、甲壳类(如虾、蟹等)、软体动物(贝类)、鱼类等动物的物种图鉴,对坝光银叶树的植物和动物朋友们进行生动有趣的介绍。最后还提供科学探索银叶树的方法,以此启发读者对生态环境的思考,培养环保意识和海洋意识。
“自2009年开始,我便在坝光开展一系列的银叶树保护工作,我们带着深圳一群志愿者给每棵古银叶树做‘体检’、做档案,制作这片银叶树林最早的挂牌……”当年,刘毅带着团队组织开展坝光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培养志愿者队伍,初步构建宣教体系,用科学监测和自然教育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这片珍贵的银叶林。他与团队的心血与汗水,如今已化作书页间的字字句句。“当时志愿者们坚持定期对这片海滩垃圾进行清理,后来他们都成为深圳在地红树林保护的志愿者中坚力量。”刘毅表示:“我没有想到的是,本书顾问周炜老师开始关注并保护这片银叶树林,比我们早了整整十年。”

周炜:“我们必须为这片树林
做点事!”
刘毅提到的周炜老师,是深圳的自然人文摄影师,他在大鹏半岛上行摄20多年,摄影集“海语深圳”系列,曾让大鹏半岛荣登“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榜单。此外,他的作品有20米长卷《我心中的银叶树》、纪录片《渔村纪事》《鱼的记忆》等。现为坝光自然学校荣誉副校长的他,为本书提供了历年所拍的银叶树及当年坝光海岸“世外桃源”般的珍贵照片。
说起二十几年前第一次见到坝光这片银叶树林时的情景,周炜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那一天,我走进了海边的这片森林,看到了滩涂上的螃蟹、弹涂鱼,田园里的牛群和牛背鹭,其中一棵高大的银叶树有一个很大的树洞,我躲进洞里,好像一下子回到童年……这是我在深圳海岸线上的最深刻的记忆,没有之一。”
从此,周炜成为这片银叶树林忠实的记录者,他用镜头记录下银叶树的美丽与坚韧。有一次,他在超大台风天见到像英雄般守护着海岸的银叶树,“当其他的树木都被台风吹趴在地上,在一片昏天黑地之间,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打在树林上空,我惊讶地发现在狂风暴雨之中,银叶树的叶子都被卷了起来,它的背面像一片片银色的精灵,像海浪一样涌动、翻飞,如同台风中的一首生命赞歌,我相信任何一个人见到这样情景都会彻底被它震撼……”

遭受多次台风侵袭,那棵有着大树洞的年老的银叶树倒下了。“我们必须为这片树林做点事!”周炜从记录者变身保护者,他四处奔走呼吁,通过办展览、组织种植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推动了银叶树保护区的建立。当年他带领大家种植的一批银叶树,如今已有十几米高,枝繁叶茂、亭亭如盖。“银叶树很强大,但也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保护。”说起《坝光有片银叶树》一书,周炜表示: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写给深圳这座城市的书,写给未来的书。

一代又一代志愿者接力守护
近年来,深圳市大鹏新区高度重视坝光古银叶树群的保护提升工作,细化并落实了古树名木的保护方案。如今,已建成的坝光银叶树湿地园成为了大鹏新区最亮眼的生态名片。


2020年,银叶树湿地园的保护工作迎来又一个春天。这一年,大鹏新区重点区域建设发展中心成立坝光自然学校,以山海林河为教室,专注于银叶树为主的滨海湿地多样性科普和保育活动,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媒体、学校、公众的对话平台。5年来,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147名志愿者成为自然学校的志愿者、宣导者和行动者,共同向世界讲述深圳这个国际大都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坝光自然学校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公众自然教育深圳模式。”来自大鹏新区重点区域建设发展中心的欧薇是坝光自然学校创始人、副校长,她介绍,“刘毅、李正军、马海鹏、王晓勇、周海超、周祐民、杜操、刘旭东等各业各行的专家纷纷加入到坝光自然学校志愿者队伍中来,他们为银叶树保护和科普付出了很多心血。还有黄海峰、孟凡超、彭慧、黄果、柴智凡、刘珏、张舒等志愿者,为银叶树设计了自然科普课程,写了诗歌,创作绘本故事,制作了动画片,创作了戏剧和音乐剧……”

志愿者们对银叶树群落的热爱之情溢满书页,翻开《坝光有片银叶树》,书中志愿者创作的手绘与拍摄的高清照片的完美结合,让读者领略到银叶树独特的生根艺术,以及红树林在海浪、狂风中傲然挺立的壮丽景象。“这本书仿佛为您打开了一扇通往坝光银叶树群落秘境的窗,让您与那里的每一片叶子、每一个生灵共同呼吸,共享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读者陈女士表示。

在《坝光有片银叶树》新闻发布会上,坝光自然学校的志愿者和小小志愿者们朗诵了志愿者喻佩良写的儿童诗《我们站在银叶园》,深情地表达了对银叶树的敬畏与赞美。“……我们站在银叶园,半梦半醒之间,春暖花开,海风扑面,与鸟合唱,与风共鸣,任由藤蔓缠绕身躯,我们愿永远站在银叶古树之间……”
未来,坝光将不仅仅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地,更是全球科技人才与资源的集聚区。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将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而银叶树,这古老的守护者,将继续见证着坝光的每一次蜕变与成长。

内容来源|“广东省林学会”微信公众号
晶报 坝光自然学校
统筹制作|深圳市大鹏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