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用AI整出科幻环保绘本
老师靠黑科技把耗时6小时的
作文批改压缩到20分钟
……
当AI席卷深圳课堂
老师和学生正解锁AI的
100种打开方式
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和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深圳近年来率先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提出了“1+4”模式,即以《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为核心,统筹推进课程多样化、平台多样化、师资多样化和应用场景多样化的全面创新,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深圳,正让每个孩子拥有24小时在线的“超级教师”。当教育遇上AI,这座城市正在重新定义“教”与“学”的无限可能。


有了AI技术的加持,深圳学校的课堂正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为学子打造沉浸式的学习场景。
踏入盐田区云海学校的九年级英语早读课堂,一幕生动的学习场景映入眼帘: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学生手中握着小巧的白色语音终端,眼睛盯着前方大屏幕上展示的英语课文。他们一边低声诵读,一边利用手中的设备仔细校准自己的发音。
随着老师轻点鼠标,学生立刻调整坐姿,全神贯注地思考起来。在听力测试、口语复述和朗读环节,学生轻声对着遥控器上的麦克风口述答案,声音清晰而流畅地传入系统。倒计时结束后,每位学生的答题详情及班级整体表现迅速生成,从朗读得分到发音问题,一切尽收眼底。
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香蜜校区小学部教室里,学生围坐在一起,人手一台平板。平板显示的PPT里,萧红笔下《火烧云》的文字与AI生成的动态画面交替出现,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文中描绘的绚烂云彩。
这是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香蜜校区小学部主任陈工民和信息技术教师张兴跨学科融合的一节《火烧云》课堂。这堂课以“数字之美拥抱自然之美”为切入点,两位老师借助AI工具,通过文生图、图生视频等功能,将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转化为动态视觉画面,实现了“文字→图像→二次文字描述”的双向转化。
借助AI技术,语文课堂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抽象语言具象化的难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AI让课程知识“活”起来了。
陈工民表示,“如今,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为了思维导航员,我会更注重引导学生借助AI工具剖析知识,让课堂重焕活力。”


AI技术打破了以往教与学的模式,让“学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地。
“实际上,AI智能设备的使用并不难,上手非常容易,操作也十分简便。”对于云海学校九年级的王老师而言,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一位“AI指挥官”。“我的任务是确保智能系统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快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使我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她称。
深圳中学龙岗学校数学教师汪耀明近日通过三次模拟考试试卷的AI分析,构建了学生知识漏洞图谱。系统自动筛选近五年深圳中考高频考点(如概率计算、二次函数应用),针对性生成模拟训练卷。
▲深圳中学龙岗学校数学教师汪耀明分享他的AI教学实践
深圳中学龙岗学校英语教师蒋亿加分享了AI给她教学带来的改变:在作文批改上,她应用智能批改系统,将100份作文批改耗时从6小时压缩至20分钟;在教学生时,她借助智能纸笔实时捕获学生课堂答题轨迹,发现65%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推断题区域停留时间不足8秒。
她根据此调整讲评策略,增加文本逻辑分析环节。在课后练习上,她还通过Deepseek生成新的完形填空题,替换陈旧题源,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索、积极构建知识的主体。AI技术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教学辅助,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知识世界的大门。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的学生王嘉人从小热爱自然、喜欢鸟类,她运用不同的AI工具创作了一本科幻环保绘本《超能小艺》,讲述的是师生在学校实验室孵化鸟蛋、抚养它长大的故事。
“一开始我构思了文稿,但是觉得写得不太好。于是我就打开了人工智能,帮助修改文稿,当然创意还是要自己出。然后,我用豆包来帮助画图,可灵(AI工具)又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些图片变活。AI技术肯定会一直飞速发展,不妨尽早跟AI成为朋友,让它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王嘉人分享道。
同样来自这所学校的学生张心儿也有体会:“AI能有效帮助整理和疏导学习思路、拓宽视野。我现在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先问AI。要是AI没办法解决了,我再去问老师。”
来源: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陈仪衡 刘夏蓝)
编辑:朱晓芳
审核:王 珺 刘亚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深圳上千名小学生,远足20公里庆毕业!
szedu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