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解读三中全会:扩大单边开放规模,应对脱钩断链逆风

大湾区评论

2024-07-30 09:51

摘要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外部发展环境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中国应如何保持定力,坚持对外开放?

编者按 ·  2024.07.29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外部发展环境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中国应如何保持定力,坚持对外开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接受了香港文汇报的专访。他认为,面对更严峻的外部挑战,中国更加需要以新的开放手段,突破外部的“小院高墙”限制。因此,应推动更大规模、更多领域的单边开放,分化瓦解针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争取更有利的环境。




中国需以新的开放手段

突破外部“小院高墙”


刚刚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表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成就的宝贵经验。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别于以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国内进入改革“深水区”的同时,外部发展环境也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莫测,“逆全球化”趋势与现代化逐渐背道而驰、美西方对中国的各种限制脱钩措施日渐加剧。他认为,面对更严峻的外部挑战,中国更加需要以新的开放手段,突破外部的“小院高墙”限制。因此,应推动更大规模、更多领域的单边开放,分化瓦解针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争取更有利的环境。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决定》还提到,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中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


参与规则制定 

争取规则制定权


郑永年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开放可以促进国内深层次改革,引进先进生产要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这首先需要推进围绕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高水平开放,继续和国际规则对接;在对接的基础上,参与规则制定;在参与的基础上,争取规则制定权。此外,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更应该强调单边开放的重要性,开展更大规模、更多领域的单边开放。


他指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国内现代化和国际层面的全球化两股力量相向而行,互相促进。正因为这样,中国发展快速,花了四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道路。然而今天,这样有利的外部环境不再存在:近些年来,由于美国推动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世界出现“逆全球化”趋势,特别是美国伙同其盟友对中国的高科技实行“卡脖子”和“系统性脱钩”,并塑造中国的周边环境,这些都对中国构成越来越大的地缘政治压力。


“中国式现代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挑战,单边开放是应对西方对中国‘脱钩断链’的有效政策。”郑永年认为,美西方封杀中国的时候,即使西方不向中国开放,需要也坚持向他们开放,向他们的要素开放,向他们的技术开放,向他们的市场开放。美国今天叫嚣封杀中国、与中国脱钩是其国内冷战派、行政当局的逻辑,但这样做不符合资本逻辑,因为资本是要走出去的;不符合科技逻辑,因为科学技术需要向外延伸;更不符合市场逻辑,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如果中国践行单边开放,那么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行政当局就很难封杀其作为市场主体的资本和企业。简单地说,单边开放可以利用资本逻辑、科技逻辑和市场逻辑来克服西方反华力量的政治和行政逻辑。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中国经济侵略"备忘录之后,宣布对一系列中国货物征收进口税,每年税额约500亿美元(图源:路透社)


单边开放不是无原则的开放


今年是美国大选之年,结果将牵动全球政经脉动。郑永年指出,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当局的对华遏制政策都不会逆转,中国对此已经有了清醒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内部不是铁板一块,更不要把美国视作一个“反华”的整体,美国是由很多群体和利益集团组成的,他们相互制衡影响着中美关系的走向,“白宫想脱钩,但华尔街资本、硅谷、各农业州不想,中国向美国单边开放是主动分化西方政治、资本和社会力量的有效手段;反之,中国如果不开放,美国所有的既得利益集团都会团结起来对付中国。”


他进一步强调,单边开放不是无原则的开放,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精准推动的,比如系统地分析中欧投资协议、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T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从而确定哪些内容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优先实施,循序渐进,由点带面,通过试点成熟后再全面推广。


郑永年指出,从历史经验和实践效果来看,中国扩大单边开放不仅是为了应对恶劣的国际环境,更是自身进步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但能向世界展示包容自信,同时可以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诸多优质资源,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我们在单边开放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和效果。”他指出,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很多方面施行了单边开放: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缺少资本的情况下,中国通过“请进来”主动引入外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加入WTO,积极对接世贸组织规则,修改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万多条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也是单边开放;近年来,从上海进博会到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再到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瑞士等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放开VISA境外卡使用等等,也都是单边开放的成功案例。此外,中国还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效果非常好。可见,中国的单边开放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希望能把单边开放扩大到更多的领域。

2023第七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第八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外商关注参展商广州华科尔QL2000油电混合无人机(图源:香港文汇报)

开放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太过追求对等开放,有时会让我们陷入误区。”郑永年说,从国际上看,单边开放也是英美等发达国家曾经采用过的吸引全球高端人才、优质资本的有效策略。他指出,历史上发达国家的成功都是单边开放的结果。其中,英国最先实现单边开放,因为它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有条件单边开放。国表面上最强调对等开放,但它只有在作为发达国家强迫落后国家开放时强调对等开放,实际上一直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单边开放,特别是二战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吸收了优质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高端的人才,从而成就了美国的世界第一强国地位。中国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放本身就是给世界提供的最好的国际公共品,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崛起。



*本文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GBA Review 新传媒

校对 | 周宇笛

排版 | 李嘉欣

审核 | 冯箫凝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