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是新闻中的精品,唯其稀有难得而弥足珍贵。搞新闻的,没有不想写出好新闻的,就像炒股票,没有不想赚钱的,走仕途的,没有不想封侯晋爵的。
可是,人生不如意常十有八九,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的状况实乃常态,人们安慰自己并兼顾别人说:常想一二。
想想那些自己的得意之作,看看好新闻作者的获奖感言,有一点相通,就是写起来费劲的东西,读者看起来也费劲;自己没有弄清楚的,读者更不清楚;写起来轻松的东西,看起来也倍觉好看。
何以如此?采访不深入,材料占有不丰富,事实没弄明白,切入的角度没有找到,就贸然为文,或者是迫于截稿时间仓促下笔,以己之昏昏,欲给人以昭昭,难乎其难矣。
然则,一切功夫都做了,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吗?不一定!事实上,有的人搞新闻,终其一生,没有获得过什么像样的奖项。而绝大多数新闻人,都无缘全国好新闻奖。
新闻工作是一项遗憾的事业,易老难封。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都在大海里寻找自己的美人鱼。抱得美人归者终究凤毛麟角,每言至此,未尝不让人泣下沾襟。
这同人生是一个道理:越想要的,越得不到;不想要的,老天送上。就像头彩,你也许一生都不会与她相遇,但你做梦都想着那一刻。
好新闻,是一张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张报纸水平的体现,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记者的终身追求。采写新闻要把目标指向一个“好”字,法上得中,法中取下。好比向千金小姐求婚,弄不好,也许娶了贴身丫头。苏东坡说“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此其谓也。
看着别人纷纷封侯,李广不是没想法,他曾经找了个算命先生说:自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且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苦闷之极,李广怀疑自己时运不济,问天不语。后来引刀自刭时,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李广戎马生涯47载,最后想一战定功勋,不料却死在自己的刀下。和韩信比起来,李广少了隐忍的功夫。不成熟的男人为了名节可以悲愤自刎,成熟的男人为了理想可以卑贱地活着。当然,年龄是个重要的先决条件。韩信当时年少,李广已到离休。
李广终生觅封侯但却至死不得封,虽然悲情绵绵,却让悠长的历史有了嚼劲。活着的时候,他没有封侯赐爵。死了,在诗人的笔下,他一直保持威武的姿态,胜过无数的王侯将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生活中多半都是未竟的事业。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没有梦想。一如李广,虽然无功,因为奋斗和不屈,仍然可以美誉流芳。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趣味传播定律》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近期,平装本正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