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电话亭 | 黄金时代:后来居上的深圳电话亭

文山湖

2022-04-12 17:04

摘要

深圳的电话亭是如何回来居上?

 

1878年,世界上第一座公用电话亭诞生于San Francisco(美国旧金山)的一家电话通信公司内,当时还有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和看守它,因为电话亭是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的,还没有普及到大街小巷。在第一座电话亭出现之后,公用电话也逐渐在欧美地区普及。

20世纪初,在工业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电话亭开始涌现。现在全世界最有名的电话亭“伦敦红色电话亭”,第一个出现在1921年由The General Post Office(邮政总局)设立的, 简称K1 (Kiosk No.1)。K1电话亭颜色各异,主体是木框镶玻璃的结构,后来被英国大众甚至GPO(邮电总局)自己认为该设计老气,因此存有不多。截至2017年,英国还存有6个K1电话亭。

英国最经典的红色电话亭源自1924年。GPO(邮电总局)邀请了三名知名的设计师设计比稿,最终选用的贾莱斯·吉尔伯特·斯科特(Giles Gilbert Scott)设计的电话亭。

1926年新设计的这款K2电话亭在伦敦大面积安装使用,但由于成本较高,1928年起GPO(邮电总局)尝试设计了K3-K5电话亭,结果都不尽人意。1935年,Scott再次出山亲自设计K6电话亭,也可以看作K2电话亭的缩小版。K6出现后,整个英国的电话亭从1935年的19000台到1940年的35000台,此后30年间又翻了一倍。1980年,伦敦红色电话亭的数量达到了巅峰约7.3万台。现在全世界最熟悉红色电话亭就是K6电话亭。

此后英国还设计了K7、K8电话亭,可以说英国的电话亭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改造,在大陆另一端的中国电话亭的发展也并不落后。中国近代通讯的发展步伐从1866年海关试办邮政开始,电话亭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进入大众通讯的视野的,中国近代通讯的发展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步伐并不比许多欧美慢。

紧跟步伐的上海,不甘落后的北京

1882年,中国的第一间公话室出现在上海滩,当时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率先在租界设立了公共电话室。中国公话的出现时间比现在世界上电话亭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日本还早上整整8年。

北京是中国第二个出现公用电话的城市,比上海出现电话亭晚30年左右。北京公话私人代办出现在1929年,在随后公用电话在北京以平均一年2台的增速发展,发展的速度并不快,这也与当时的时局相关。

解放后两年内,为了方便各个街道的百姓使用,北京的大街小巷出现了私人代办的公话,当时被亲切的称为“人民电话”。1951年底,北京拥有了近300台公用电话,私人代办的公话占比超过半数。

公用电话在上个世纪人们的即时通讯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当时手机暂未出现,固定电话虽然出现了,但是使用的人也不多。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安装难,能装电话的用户少了,大家通讯的选择自然只剩公话。

20世纪末,公用电话以极快的速度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的街头,不仅是当时的通讯工具,更成为了城市名片。

在《经济日报》2018年8月29日的报道中,北京市的公用电话最繁华的时期出现在2003年,当时的使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最高峰。后来手机就出现在大众的视线内,公用电话的使用功能逐渐被手机替代。

 

从无到有的深圳电话亭

42年前深圳市还叫做宝安县,隔岸的香港高楼林立,对标香港成为深圳使命。

1979年深圳仅有有人值守的公用电话两部,最初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市民打电话难的问题。最开始的有人值守公话都是由电信部门经营的,1984年开始发展公用电话人工代办点。深圳市特区内(蛇口工业区除外)的公用电话代办点的市话业务由深大电话公司负责,长途电话业务由电信分局负责。1996年8月12日深圳市公用电话局成立后,全市公用电话代办点业务都归深圳市公用电话局管理。

1980年6月,深圳市邮电局在罗湖联检大楼安装3部由香港大东电报局提供的英国GPT公司产PP-2001型投币式电话机。这是国内最早安装使用的投币式公用电话。这台投币式电话机主要使用1分、2分、5分的人民币硬币,或者1元、2元的港币硬币。这些投币电话是当时深圳为了像香港看齐的重要标志,因为香港就是投币公话居多。

1985年3月,深大电话公司在全国来说首次从瑞士引进10部欧特加的磁卡电话机,安装在竹园宾馆、罗湖口岸和沙头角等地,共安装6部。武青山老先生回忆到,他1986年2月到深圳特区蛇口,是受新疆军区后勤部委派驻深圳特区蛇口一家中外合资单位(中华国际治疗院)工作,当时没有使用过公用电话。1986年至1988年底他与家人和亲朋联系主要通过书信传递信息和互报平安。因为在内地家庭很少安装座机电话,很少用电话联络。

1986年5月武青山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前的留影|受访者供图

1988年,深大电话公司购进50台英国GPT公司产的PP-2001型无人值守投币式公用电话机,主要设在联检楼、火车站、东门、电信大厦及酒楼(宾馆)等公共场所。

“我到深圳蛇口管理局劳人处求职报到,分配到蛇口医院上班。当年我是走进蛇口医院第37位在编职工。”武先生说1989年他被分配到蛇口医院,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只有院长办公室有一部公用电话但是不能打长途,也没法儿与家人联系。

1990年,深大电话有限公司购进200部英国GPT公司的PP-3073型磁卡式公用电话机。由于设置公用电话亭涉及到国土、城管、交管等多个政府部门,报建手续繁杂,发展受到制约。

90年代,内地陆续出现大哥大手机,以及和大哥大一同出现的BP机,BP机是一种无线传呼设备,当时还没有手机,是唯一可以抵达个人的移动通信方式。1991年时每只售价为1000-2000元,而且要交付月费,并不是人人都配得起的。

武老先生回忆自己BP机的使用时间非常短暂。那时候BP机是非常新潮的,但是不像现在的手机这么方便,两端的用户是没有办法直接联系上的,在接到BP机的震动提醒后,需要在附近的电话亭给人回电话才能直接对话。

从94年左右开始深圳才开始大面积的安装磁卡电话。1994年引进了英国GPT公司的1000台PP-5073磁卡电话装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共场所,例如华侨城、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著名旅游景区,在1994年年底,深圳市拥有磁卡电话1130部。磁卡电话发行的是深圳本地的磁卡,当时快速投放这么多无人值守公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人工公话投诉比较多,经常因为乱收费被投诉,深圳电信压力很大。

投币电话在深圳的历史上出现的很少,起初安装主要是受到香港的影响,由于深圳市民没有使用硬币的习惯,投币电话使用的少,还有人为恶意破坏、零配件不足和维修经验不够等原因,造成设备缺损严重,至1991年,全市仅剩29部。1992年开始逐步撤换旧式投币公用电话机,改用卡式公用电话机。至1995年投币公用电话机全部撤换完毕。

电话亭的深圳速度

30年前,深圳的电子基因就已深种,这也体现在城市通讯的发展建设速度上。当时我国的很多通讯设备都还要依赖进口,中兴与华为就是在此时发展起来的。

虽然深圳市不是国内最早出现电话亭的城市,但是深圳市电话亭的发展充分的体现了“深圳速度”。不仅有国内最早安装使用的投币式公用电话,还发行了全国第一套电话磁卡。1995年邮电部要求全国所有的电话亭都统一IC卡,深圳从磁卡电话转用IC卡电话,深圳市政府1995-1996年连续两年将发展IC卡电话机列入为市民办实事内容。全市以每年2000-3000部的增量安装IC卡电话。深圳当时最繁华的“东门老街”,IC卡公用电话亭也是这条街道建设的标配。

IC卡电话出现后发展的非常快,特别是在95-98年这几年,公用电话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王池光先生回忆,当时他印象中的电话亭是露天有个帽子的(时至今日北京依然还有这样的电话亭,后文有图),一般打电话都需要排队。“具体的时间记不清了,第一次使用电话亭当然是打给父母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购买IC卡打电话一个月要花50、60块钱,我经常去光明区新湖街道圳美庆佳工业园旁边的一座电话亭打电话,因为那个电话亭的收费最便宜。”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一个月工资500块左右,要不是排队的人实在太多,经常需要排上半个小时才能使用几分钟电话,他肯定会花更多的工资去打电话。

当时的电话亭从后付费改为预付费发行了特别多的电话卡,有本地的98、201卡,有200卡,还有与企业机关联名的卡,例如和驻港部队、华为等联名的电话卡。当时就跟集邮票一样。电话卡变成了热门的收集藏品,还有“集卡协会”出现。

王池光先生告诉记者,他在98年就花一万九买了一台二手的大哥大,但是当时打电话实在太贵,每个月话费甚至可以上百元,他那时的工资是2000-3000元。因此,他依然买了不少电话卡,去电话亭与人联络。

二十一世纪初在华强北路和深南中路的交汇处,竖起了一座华强电子城,十年后,华强北成为了“中国电子第一街”。深圳的各个工厂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工厂的涌现带动了一大批内陆的青年下海来深工作,公用电话的需求大幅度提高,这也促使了公用电话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出现在深圳街头。深圳电话亭最多的时候有近3万多个电话亭,大约4.5万台话机。

张先菊女士说,“那个时候我刚刚18岁,来了之后很想家也会经常打电话回去,当时深圳电话亭IC卡10块钱一张每个月至少要花30块钱打电话。”刚来深圳买的第一张电话卡她还有印象,是南山区红花岭的,当时街头大量的电话亭特别方便她们这些外来务工人。

张先菊(中)在工厂与工友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随着移动通讯越来越普及,我国移动通讯的用户数量在2009年就达到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量的2.5倍。此时的公用电话的需求已经大幅度降低了,但由于深圳城市人口比例的特殊性,在2010年以前,长途通话使深圳市的电话亭一直有较大的使用市场需求。

“2007年3、4月份我就买了手机,但是也会经常去电话亭打电话,手机长途太贵了。电话亭一块钱可以打十分钟,当时电话亭随处可见也挺方便的。”张先菊女士对记者说道。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