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蕾
“轻器材、简规则、强社交”,近期,深圳的户外天台、商圈球馆掀起“匹克球”热。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国家体育总局推动匹克球进校园、进社区,这项新兴运动正有望成为全民健身的新载体与体育消费新引擎。
“轻量化”运动入驻商圈
8月23日,在深圳龙岗万达商圈,中国匹克球巡回赛“迷你赛场”深圳站正在此举行。赛场周围布置充满活力,匹克球元素随处可见,吸引众多市民的目光;场上选手们敏捷的身手、精准的击球引发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奥运跳水冠军王鑫也出现在现场,她不仅亲自上场参与匹克球运动,还化身“推广大使”,现场示范匹克球技巧。这项融合了网球、羽毛球与乒乓球特色的新兴运动,正在这座年轻城市快速发展,并催生出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和投资赛道。

匹克球器材非常轻便,球拍重量一般在200至300克之间,室内用球直径7.3至7.5厘米,重量25至30g之间。匹克球对场地空间要求不高,标准场地长13.4米,宽6.1米,可灵活选址商业中心、闲置仓库等场所,这种特性为打造 “匹克球+休闲娱乐”的新消费场景提供了可能。而调查显示,匹克球运动消费亲民。初学者球拍100元以内,专业赛事级球拍150-600元;场地费用方面,室内场每小时125元,室外场仅50元。“一周打2到3次,一般几个人一起订场,平均每人每次50-60元。”

深圳资深匹克球运动爱好者赵先生表示,与其他运动相比,匹克球的消费在深圳极具竞争力。球友李小姐的评价也印证了这一点:“目前打了两次,的确在器材消耗上,比其他乒、羽、网项目友好一点”。赵先生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匹克球运动在深圳的兴起有多种原因,其一是深圳气候适合户外运动;其二是深圳年轻人多,更容易接受新兴运动;其三是深圳靠近港澳地区,匹克球运动在我国港澳地区发展成熟,粤港澳大湾区匹克球氛围浓厚。
深圳周边匹克球产业链完善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匹克球在深圳的兴起,深圳已经涌现出一批专业化匹克球场馆,成为城市运动消费的新地标。匹克球运动品牌——兰斯博总部就设于深圳,是国内首家集场馆运营、赛事服务、教练培训、企业团建、活动交流、装备研发于一体的品牌。该场馆选址商圈,楼下就是地铁站,交通便利。场馆设置包括三片标准室外场、三片标准室内场和空中球场,同时在场馆内展示和售卖自有品牌设备。

而另一家Pickehead匹克球俱乐部拥有四片室内场地,也是深圳匹克球爱好者们的聚集地,场地预约时常爆满。另外,通过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系统,记者查询到三家匹克球球馆,分布于宝安、罗湖和深汕。
匹克球在深圳兴起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条。赵先生透露:“深圳周边有一些匹克球器械工厂,比如东莞就有多家做匹克球球拍和配件的工厂,这些工厂以外贸出口为主。”赵先生自己的经历就是产业链发展的缩影。2019年,某国外公司需要出口匹克球并与他联系,正是这个机会让赵先生接触了这项运动,成为匹克球产业链中的一环,并见证了匹克球运动在深圳的兴起。
在海外,匹克球已经是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运动。以美国为例,2021年参与匹克球运动人群约482万,2023年则增长至4830多万。据美国运动与健身行业协会(SFIA)的数据,全球匹克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22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91亿美元。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贡献全球超八成的匹克球拍产量。在亚马逊上,入门款的匹克球及套装售价普遍在21至80美元之间,有些中高端的甚至还卖到了100美元以上。而同类产品在国内平台上的价格只有50至100元不等,且样式选择更多。
资本提前布局匹克球赛道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近日就国内匹克球运动开展情况表示:“当前网球中心已搭建起包括中国匹克球巡回赛(CPC)、全国冠军赛、锦标赛等完善的匹克球赛事体系。”白喜林表示,将借鉴“小网球工程”的经验,推动匹克球运动进幼儿园、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等,进一步扩大运动人口基础。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多项匹克球赛事频繁落地,持续推动区域体育融合、全民健身与健康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也为体教融合和全民健身注入新动能。

面对全新的市场,运动品牌也加速布局。2025年初,阿迪达斯签下匹克球男单世界第一费德里科·斯塔克斯鲁德,成为首个签约顶级匹克球运动员的运动品牌;李宁向国家羽毛球学院捐赠30多万元修建5片标准场地,同步启动“李宁杯”巡回赛;安踏集团将匹克球纳入新兴赛道布局,旗下迪桑特、可隆等品牌线已展开业务。
目前,专业匹克球场地建设也成为新风口。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增匹克球场超2000个,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0个。此外,更多的羽毛球场正在改装成羽毛球、匹克球两用的场地,提高场地利用率的同时,兼顾运动转化需求。(受访单位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