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近日,深圳市医师协会动物伤害防治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填补了深圳市动物伤害防治领域专业化组织的空白。
市医师协会动物伤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第七届笔架山创伤与急救论坛在中航城格兰云天大酒店格兰宴会厅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全国动物伤害防治、创伤与急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业界同仁,共同见证深圳市动物伤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共探学科发展前沿。

市医师协会动物伤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全体合影
大会伊始,市医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军宣读《关于同意筹建深圳市医师协会动物伤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明确指出专委会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满足深圳地区动物伤害防治需求的重要举措,为专委会的合法合规运作提供了权威依据。

市医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军宣读《关于同意筹建动物伤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的批复》
随后,市医师协会动物伤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急诊外科兼院前急救科主任邓哲作筹备工作报告。筹备期间,已完成会员招募与资质审核,共吸纳全市 480余名涵盖急诊、创伤、疾控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制定了专委会章程与工作规划,明确以“学术引领、规范诊疗、人才培养、科普宣教”为四大核心任务;搭建了跨机构协作平台,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疾控中心等建立联动机制,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邓哲教授强调,专委会的筹备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旨在打造一个兼具专业性与公信力的行业组织。

市医师协会动物伤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邓哲教授作筹备工作报告
大会全票通过,邓哲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龚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主任范昭、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院长王彤、宝安区中心医院副院长梁锦峰、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刘勇、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舒敏、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刘禹翔、龙华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邓旺生、龙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凌涛、盐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汪娟、罗湖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兰香、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刘文华、龙岗区中心医院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古仲相、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急诊科主任武文超等 14 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陈绍喜等38名人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深圳市急救中心赵建华等99名人当选为理事,同时聘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王志斌、周健为第一届理事会秘书。

宣读理事、常务理事、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候选名单
据介绍,深圳从1996年开始探索在综合医院急诊科开设犬伤门诊,至今已有将近30年的临床和运作经验,走在全国前列。该专委会成立后将致力推进9方面工作:
- 动物伤害防治专业技术培训与推广;
- 推动犬伤、破伤风、蛇伤和海洋生物伤害防治等规范门诊和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基于国家规范、以破伤风主动免疫为基础的破伤风规范门诊建设;
- 组建动物伤害防治专家库,尝试构建动物伤害防治监测网络,实时解决临床实践痛点问题,推动犬伤门诊挂号和专业冲洗等的统一、规范收费;
- 尝试建立动物伤害相关病例数据库、生物样本库,构建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合作网络,开展创新药物、耗材和设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促进临床应用转化,让患者受益;
- 主导或参与相关领域的规范、指南、共识和标准的制订和推广;
- 通过多形式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动物伤害的防范意识,联合市区卫生健康、疾控、动物防疫与监管部门和社康等相关部门,构建动物伤害监测和防治的医防融合网络;
- 探索“人兽共患病”联防联控机制,与宠物医疗协会、动物福利组织协同发力,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管理;
- 组织高质量学术活动,加强省内外动物伤害防治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发展;
- 政策咨询与应急响应:参与突发动物疫情的评估、疫情收集与报告、疫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专业建议。
市二医院副院长朱伟民致辞时表示,作为专委会主委单位,该院将全力支持专委会建设,在场地、人才、科研等方面提供保障,推动动物伤害防治与创伤急救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示范平台。
市医师协会会长钟山高度评价动物伤害防治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战略价值,他指出,动物伤害防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协会将统筹指导专委会围绕“规范筑基、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三大核心方向,着力构建跨学科、多机构的综合防治网络,通过标准化诊疗流程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动物伤害防治标准体系。在实施路径上,推进医防融合机制创新,建立“人员通、业务通、资源通、信息通”的四通协作模式,深度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与动物卫生监督资源,形成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的闭环管理体系。加强与省内外兄弟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深圳动物伤害防治的创新高地。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我市及周边城市的动物伤害患者,为深圳建设“健康中国示范城市”贡献力量。
市市场监管局动物防疫和监管处处长刘泉从监管角度表示,专委会的成立为“医防协同”提供了关键纽带,期待专委会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完善动物伤害监测网络,参与犬只管理、疫苗接种等公共政策制定,形成“医疗救治—风险防控—科普教育”闭环体系。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王传林通过视频致辞,高度评价深圳在动物伤害防治领域的先行探索。他指出,动物伤害防治与创伤急救,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议题。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基于医院开设犬伤门诊、构建高效创伤救治体系、推动医防融合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本次会议聚焦规范诊疗、前沿研究、临床转化三大核心,汇聚国内顶尖专家,共商动物致伤防治策略与创伤急救体系建设,意义深远。专委会应立足华南地区动物伤害特点,重点攻关毒蛇咬伤、海洋生物伤害防治等特色课题,加强与国家级平台的联动,大力开展相关领域基础和临床科研及设备耗材的研发,并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国强视频连线中表示,深圳急诊急救同道在院前急救与急诊的无缝衔接、创伤急救及动物伤害防治等领域做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动物伤害防治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分支,期待专委会以此次大会为起点,借助深圳创新高地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路,在创新诊疗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形成“深圳经验”,为全国急诊医学尤其是急诊外科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会上还举行了“原研创新性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Ⅲ期临床试验成果荣登国际顶刊《Nature Medicine》(影响因子:50.0)”发布仪式,该临床试验项目由全国28家医疗机构共同完成,市二医院在该项目中完成入组受试者数量排名全国第二。该研究成果能被国际顶刊《Nature Medicine》刊用,标志着我国在破伤风防治领域的原创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动物伤害防治及相关感染防控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也提示,通过高水平的创新药物研发及积极参与临床试验,可助力急诊医学、创伤救治及动物伤害防治的高质量发展。

原研创新性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Ⅲ期临床试验成果荣登国际顶刊《Nature Medicine》发布仪式
大会同期举办第七届笔架山创伤与急救论坛,主会场与两大分会场联动,聚焦动物伤害防治与创伤急救、急危重症等领域的前沿成果与临床实践,呈献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